第331章 儒道雙修(第2/6頁)
章節報錯
這就是理解了規則奧義之後的結果。
第四重‘賢者’境,注重‘立言’。
儒者立功,賢者立言,聖者立德。
所謂‘立言’,通俗點說,就是吹牛逼。
賢者立言的意思就是,你吹的牛逼,都能實現。
這個就厲害了。
比如說儒修賢者和敵人打架,說一句,“你木有”,然後對手就莫名其妙地太監了。
這還怎麼打?
當然,所有的能力都是在規則範圍內的。
你牛逼吹得越狠,所需要的法力也要足夠。比如說,你吹自己‘勥烎菿奣’,也得有相應的腰力才可以。否則損傷的是自己。
第五重‘大儒’境,注重‘通達’。
修到這個境界,就是通俗意義上說的,‘讀書讀通了’。無論是治理江山社稷,還是帶兵打仗,抑或是經商做官,都無往不利。
當朝‘宰相’兼國師孟冠清,就是‘大儒’境。
第六重,‘小聖’境,‘知行合一’。
到了這個境界,儒修就算得了‘小道’了。你的認知能到哪個程度,自己的能力就同時也能跟上。
比如說,你知道了雷電的工作原理,自己就能製造雷電,用雷電禦敵。
第七重,‘儒聖’境,‘仁者無敵’。
仁,是儒修至高奧義。
胸襟廣闊,能容山川星河,法力通天,無視空間時間。
無界,無優,無我,無敵,可稱仁。
道修成仙,釋修成佛,而儒修,則成聖。
修到最後,殊途同歸,都可以得天地大逍遙。
葉修覺得,整個儒修體系,倒是很合自己胃口。
也許因為他從小接受的就是儒家教育吧,所以對儒修有種異樣的親切感。
因為有道修的基礎在,再加上在地球所受的儒家教育,葉修一個晚上的時間,便修到了第三重:‘儒生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鑽研了儒修的體系,他在道修上也有所觸動,到了第二天早上,居然從‘歸元’三層巔峰,順利突破到歸元四層!
事實證明,儒道雙修是完全可行的,而且不僅不會影響修為,反而會觸類旁通,互相促進。
在金庸的中,儒道雙修的人物也是存在的。比如說全真派掌教王重陽,以及《九陰真經》的作者黃裳,都是儒道雙修。而且成就極高。
葉修不會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不過,他因為在地球接受的是儒家思想體系的教育,所以修起儒來事半功倍。
別人要苦修一二十年才能達到的境界,他一個晚上就達成了。
‘儒生境’,在儒修體系中,已經算是不弱的存在了。
翰林苑的大學士們,差不多也就是這個境界。
第二天早晨,葉修神采奕奕,感覺周圍的一切都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