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方元等人就站在雄厚的高丘頂上,觀望著一個個人在鬆散的泥土之中灑下一粒粒種子。料想在來年春天,整個光禿禿的山丘,肯定能夠長出許多花草植被。

觀望片刻,桑格的爺爺忍不住嘆聲道:“方師傅,我終於明白你說的風水形勢了。”

移土填坑,這泥土肯定不會憑空變出來的,自然是就地取材。在方元的示意下,負責幹活的人把一個個小山頭剷平了,那些泥土正好可以堆疊成大家腳下的高大圓丘。

居高臨下,自然能夠看得更加高遠,大家環視四望,就可以看到四周的山勢有些低矮,不過卻好像層層波浪,一層接連一層。最重要的是,這些波浪似的山巒,都是比較整齊地往高大圓丘湧來,就好像文武百官朝拜之勢

不僅是朝拜,更是纏護。風水家認為,纏護是真龍的隨身標誌。諸山重巒疊嶂,繞纏簇擁,將主龍夾衛於中。

黃妙應《博山篇》有云:認得真龍,真龍居中,後有託的,有送的,旁有護的,有纏的,託多送多護多纏多,龍神大貴?中貴?小貴?憑這可推。

因此,尋龍必看纏山,纏山是真氣不散的保證,如千里關鎖,衛護真龍生旺之氣,方生結成大地,纏護愈多,其地愈貴。

究其原因,無非是藏風聚氣四字真訣罷了。群山層層環護,收攏真氣,風吹不散,這才是風水寶地的明顯特徵。

毫無疑問,丘陵一成。站在的高度不同,風水的形勢自然更加的直觀。

“這要多謝大家的幫忙。”方元謙讓道。

“這是自然。”桑老笑著說道:“每個人都是大功臣,桑家上下絕對不敢忘記。特別是寧老弟,這些天來殫精竭慮,辛苦了。”

適時。寧富章也很高興,畢竟親手完成了一座古代形制的地宮陵墓,他此生也算是沒有遺憾了。對於桑老的感謝,他也沒有謙遜的意思,而是伸手示意道:“桑老哥,地宮也算是完成了。要不再進去察看一下,怎麼樣?”

雖然說地宮是他負責修建的,他應該瞭如指掌才對。但是此一時彼一時,現在地宮被厚厚的泥土掩埋起來了,才算是名副其實的地宮。感覺肯定不一樣了。

其他人也有同樣的想法,自然不會反對寧富章的提議。當下眾人輕步下去,慢慢走到山丘底下,這裡有一條長長的墓道,那是通往地宮的唯一出入口。

出於安全需要,說白了就是防盜,所以在填埋泥土之前,整個地宮外圍已經讓桑格叫人澆灌了厚厚一層水泥漿。等到水泥完全乾透了,再埋土堆丘。

這樣一來,等到桑老百年以後。葬入到地宮之中,再叫人把墓道堵死,那麼誰想盜墓,恐怕只有動用烈性炸藥才有可能成功了。

說起來,這也算是時代的進步,現在科技的力量。

地宮被埋在泥土下。由於缺乏了足夠的光線,所以整個墓道難免有幾分昏暗。更多了幾分陰森森的感覺,讓大家有些不合適。

但是寧富章卻習以為常了。揮灑自如道:“桑老哥,地宮的整體結構,想必你也十分的熟悉,也不必我多說。但是有一些細節,就需要你自己拿主意了。”

所謂的細節,自然是指地宮的裝飾,壁畫、陪葬品之類的東西。反正地宮的空間足夠大,可以隨便佈置。

慢慢地,大家也有些適應了地宮裡頭的環境,一步步深入到內部的槨房之中。

所謂的槨房,其實就是停放棺槨的地方。這裡也算是地宮的主室,以主室為中心,另外還有左右耳室,前室後室,再加上回廊,就形成了地宮的正藏室。

主室的構造,自然十分的華麗,頂為抹角方形藻井,這是仿天穹的星象,意思是人在死亡之後也可以像活人一樣,仰望同一片星空。

在主室的牆壁上,也有人開始在施工塗漆了,似乎是在勾勒一幅幅羽化飛仙圖。

也不知道桑老是什麼樣的心態,反正他看得津津有味的,在地宮的各種角落繞看了幾圈之後,他才心滿意足地帶著大家離開了。

“好,就是這樣來,繼續做下去,過幾天我再來看看。”桑老一邊走,一邊叮囑桑格,他的年紀畢竟也大了,精力有些不濟,不可能天天來。

桑格自然連連點頭,小心翼翼攙扶著桑老離開了地宮。片刻之後,眾人重新走到外面,望著明媚的陽光,頓時倍感溫暖親切。

就在這時,桑老忽然回頭問道:“方師傅,地宮和丘陵,都已經完成了,下一步應該怎麼做?決堤放水麼?”

“對……”方元立即點頭,其實早在修建地宮之前,他已經讓桑格帶人在溪水的上游築壩截流,使得流到村子附近的水流枯竭乾涸。

這樣方便挖泥取土,加快工程的進度。現在工程已經完成大半了,自然要考慮恢復水流的問題。畢竟風水之道,光有山也不行,還要有水的滋養,才能夠凝聚生氣。

最重要的是,沒有水了,一些新移植的樹木,恐怕也存活不了。

要知道為了美化環境,在山丘的旁邊可是按照方元的提議,最新移植了一片柏林,那些柏樹苗現在還纏著幹稻草呢,枝葉萎靡不振,沒有多少生氣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