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會

書法比賽的優秀作品很快被評選出來。

這天下午,幾個老師忙著把作品粘到展覽架上,再將展覽架放到校園廣場兩側,供其他同學觀賞。

各張書法紙的下面會放上一張小銘牌,將作者的名字和班級公示出來。

展覽架放在校園廣場邊緣兩側,僅是平時出入教學樓,不特意去看,是看不見其內容的。

展出的第二天傍晚,秋思吃過晚飯,暫時沒有急著完成的作業,便打算繞著校園散步消食。

不知不覺,但也帶著些刻意的成分,秋思走到了展覽架旁。

因是六個年級的作品加在一起,所以兩側各擺了六七個架子。

秋思先在校園廣場左側逛了一圈,這邊大多數是初中部的作品,但作品的完成度同樣很高,且質量絲毫不遜色高年級學長學姐。

秋思看完後又走去對面,從第一個架子開始看起。一個架子上大概七八幅作品,秋思每一張都會花點時間,琢磨字型筆鋒,偶爾還會從作品韻味幻想到其作者的性情,秋思覺得這是很有趣的事情。

欣賞到第五個架子時,秋思的視線瞬間被其中一幅作品擄去,眼裡是流動的震驚。

秋思控制不住走近去看,看作品本身,更急著去看下面的銘牌。

秋思忍不住蹙眉,心裡有愕然,有不可思議,最後覺得想笑。

這是荒誕感産生的表現。

秋思的確覺得自己的第一想法有些荒唐,謝吟年何必,他沒有理由做這種事情。

秋思再看一眼那張寫著“光而不耀,靜水流深”的作品,視線不可避免地觸碰到下面銘牌上的名字。

應該是個誤會,秋思只能這麼想。

再回到教室時,謝吟年還沒來。秋思坐在座位上,頻頻向門口看去。

書法作品已經展示兩天了,他不可能還沒看過。

但如果他已經看過了,為什麼還不來向自己解釋清楚?

莫非他真是故意的?

秋思是個邏輯性不強的人,糾結著這非a即b的事情,卻忘記了匯出這兩個結果的條件,其實就是個猜測。

秋思百思不得其解,只能期望謝吟年的到來,但他真正來了,她也不知道該說什麼。

簡直是白白耽誤時間,可她現在就是沒心思做其他事情,哪怕發呆也是好的。

晚傍讀,何延清是拿著一疊獎狀來的,是這次書法比賽,班上獲獎同學的獎狀。

其中唯一一個一等獎,是謝吟年的。

謝吟年在聽見自己的名字後起身,上臺去領取獎狀。

秋思從何延清唸到謝吟年名字那一刻起,一直到謝吟年坐回座位好一段時間,都緊緊盯著謝吟年,沒放過他的一點表情變化。

但看來看去,也沒看出什麼端倪。

這算什麼事,秋思偷偷瞥一眼他桌上的獎狀,有種自己的飯裝到了別人碗裡的感覺。

秋思撇撇嘴,這事說到底也無從查證,心想還是算了。

到了次日,上午課間休息。

秋思覺得這事還是繞不過去,倒不是她多在乎這份榮譽,只是這事這樣不明不白的,她都不知道自己身邊坐著的,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這事說小也不算小,總歸弄清楚更心安些。

於是她偏頭問謝吟年:“校園廣場的書法作品你去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