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今夕何夕見家聲(第2/2頁)
章節報錯
只是到了明代,皇帝朱元璋喜歡把人捆綁在地上,不喜歡老百姓到處走動,可在武當山上,都是道士,免不了外出做法事,化緣,不可能坐困名山,坐吃山空的。
那麼就派官員常年駐紮,既然已經是有官方介入,那麼就算是半官方化了,於是武當山的名氣越來越響。
相形之下,全真教真的就沒人提起了。
所以突然出現了七個全真教的道士,於承珠是要大吃一驚的。
林鴿道:“全真教雖然名氣大不如前……”
他話未完,於承珠已經瞥了他一眼,心裡有一句話,那是不好當著他的面。
於承珠心裡想道:“都什麼舊黃曆,也不知道是哪個朝代的,今夕何夕,現在都是成化年間,誰還會記得全真教!”
只是林鴿在話,為了保持尊重,她還是不打斷為妙。
林鴿繼續道:“可終南山上還是有遺址,還有人留下。”
於承珠不覺好笑,把眼光投向不遠處的桃花林,只見微風徐來,桃花翩翩,那流動的粉紅色彷彿交織著過去的一段記憶,倘若青史有靈,那一段記載的文字想必也安靜如磐石,也希望有一陣東風,吹開書頁,把活生生的過往帶回到現今,讓人們知曉,到底還是存在過。
於承珠看到桃花渡口,不禁想到著名的《桃花源記》裡那一句“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怎麼眼前彷彿從南宋初期穿越到明代的七個全真道士,就像是應了《桃花源記》裡的文字呢?
還真是應景得很。
於承珠越來越覺得有趣了,這算是什麼事兒呀!
林鴿接著道:“而這七人是現今全真教最傑出的弟子,他們不甘被埋沒,要出來替先祖刷一下名聲,想重振雄風。”
於承珠不禁道:“這倒是孝子賢孫呀!”
這句話倒不是揶揄,而是發自內心的感受,可她心中那股好玩的情緒還沒過去,這句話出來,倒帶著幾許譏諷。
林鴿道:“一開始我也覺得有趣,可聽到情由,也不禁感佩。現在很多是背靠大樹好乘涼,有了名氣就去蹭,當然也免不了跟紅頂白,樹倒猢猻散了,就眾人推牆倒。哪裡還有人記著先前的闊氣,要重振家風呢!”
於承珠低頭不語,她又何嘗不是那樣的遺老遺少呢!
在外界,自然可以功利性的選擇,可是家人就是血濃於水,那是無法抹除的。
就算只有她一個人,她也不但要活出自我來,還要為家門爭光。
她知道這也是無奈,出生怎麼能選擇呢?可也是光榮,這是她的使命。
所以再看到全真教的七個道士時,於承珠倒是產生了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