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知繪畫能力不如恩師十之一二,只是盡力而已。

可同樣在畫圖,同樣為下蒼生謀福,那種心態是一致的。

畫到這張海圖時,於承珠不禁思念師父張丹楓起來,

俞大猷看到這張圖,連連讚歎,還要挽留,於承珠經過幾日相處,也知俞大猷心懷坦蕩,於是實話告之。

俞大猷嘆道:“不想世上還有這等事。”

他指的是呂擇和潘芳的事情,同是為主打下,一個成王,一個敗寇、雖都有屬於自身的生命磨礪,可到底同人不同命,際遇不可同日而語。

於承珠道:“雞吃稻穀鴨吃糠,各人自有各人命。俞大人在廟堂憂國憂民,我等在江湖自主沉浮,但求海邊宕塵,也就於心無愧。”

她的意思很清楚,此番合作,是因事結緣,出於共同的使命而已,其他的也就別理會了。

俞大猷心知留她不住,再三言謝,這才放校

他命人馳快舟相送,於承珠也不推辭,這一路風平浪靜,不久就到了自家島上。

可一到島上,就見屍體縱橫,死傷不已,於承珠吃了一驚,不知道又出了什麼事。

她來不及招呼送她前來的舟子,就急奔而去。那舟子也乖覺聰明,一看情勢不對,快點原路返回。

於承珠施展輕功,老遠就聽到大廳之中,聲音嘈雜,她心急如焚,連忙過去。

她到達大廳,只見葉成林與一名黑衣人盤坐在地,兩人頭上都冒出白汽,那是內功拼到了關鍵時刻。

而一邊宋釗等還有呂擇、潘芳都在應戰,於承珠用“穿花繞樹”的輕功,遊走大廳一遍,只聽“叮叮”之聲不絕。

原來於承珠到了哪裡,就用手指使出劍招,每一招都一樣,點在對方臂彎的“曲池穴”上,所以兵刃紛紛墜地!

島上原有的隨眾一見於承珠回來了,紛紛大喜,宋釗急忙稟報,原來那於承珠幫著俞大猷的部眾打倭寇,命艄公自行回來。

艄公回來後,按照吩咐把解藥給了眾人,不多時大家毒素清除,葉成林好了之後,擔心許忠他們回去後會受罰,於是讓他們先回去。

緊接著就有俞大猷的人,受於承珠之託回來報平安,葉成林聞訊也感寬慰,他們夫妻自有默契,既然於承珠在做正經事,那麼葉成林也就不去打擾。

過了幾日,葉成林覺得有必要去接於承珠,正好讓她看看關心的呂擇和潘芳恢復後的情形,於是帶著孩子準備出島。

可才要出門,數日前與於承珠在海上較量的黑衣人帶著一夥兒倭寇前來尋仇。

葉成林要打倭寇還有什麼好商量的,可那黑衣人武功太高,兩人從拳腳到內力一一拼鬥,竟然還是勢均力敵,不分高下。

葉成林反而被他纏住,眼見倭寇猖狂,任意殺害他島上的兄弟,這一下惹惱了葉成林,他一記大力金剛掌過去,誰知道黑衣人也不示弱,左手畫圓,右手反畫,左右手都是畫圓,雙手齊出,兩人拼在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