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去,衛疏影就能去?”江叡忿忿,“他懷疑我,難道我還能偷自家的東西?”

“好了,別說了,我得趕緊換好衣裳回衙門。”梅蕭仁走了兩步又回頭叮囑,“還有,既然隱月臺已經介入,而你今日又被他們撞見了,那這樁案子你別再插手,也別多話,以免沾上干係。”

“小人,你有沒有覺得今日我們被趕走,或許是因為有人心虛,怕我們查到什麼蛛絲馬跡?”

梅蕭仁停下腳步,沉著聲音說:“是與不是都別再置喙,因為你沒證據。”

三日後,梅蕭仁聽說陛下和太后已祈完福,回到了宣州城。

也許是老李這幾日把陛下招待得很好,也許是陛下坐船累了,於是沒回龍舟上,而是帶著太后下榻李府。

為迎接聖駕入城,高靖書忙前忙後,最終又得到陛下一句誇讚,愈發坐穩了同知的位子。

梅蕭仁下午坐在通判屬裡聽下屬說了這件事,說高靖書一早就在城門口接駕,將陛下送去了李府,陛下剛下馬車就誇他辛苦。

相反,她這幾日奉老李之命鎮守府衙,除了與成堆的文書為伍之外,無人問津。

太陽還沒落山的時候,她忽然接到老李的傳喚,讓她去李府面聖。

梅蕭仁趕到李府外,從上至下整理好衣冠後才移步入內。

從府門到李府正廳,一路都有禁衛把守,正廳的門關著,兩旁侍立著不少太監宮女。

梅蕭仁走至門前等候,聽見裡面傳出陣陣談笑聲。

門邊的太監喊道:“陛下,梅通判到了。”

“讓他進來。”一箇中年男子的聲音從裡面傳出。

太監沒急著開門,而是扯著脖子高呼:“陛下有旨,傳梅通判覲見——”

之後宮女才一左一右地推開了門。

梅蕭仁埋頭入內,跪地叩首:“微臣宣州通判梅蕭仁參見陛下、太后娘娘,恭請陛下聖安,太后娘娘金安。”

“平身吧。”

“謝陛下。”梅蕭仁站起來,埋頭立著。

天宏帝道:“朕聽李知府說你與高同知一樣年輕能幹,而且你才十九歲?”

“回陛下,正是。”

太后又笑言:“哀家也聽叡兒說起過你,抬起頭來,讓哀家瞧瞧。”

梅蕭仁抬眼看向天宏帝和太后。這二人雖是母與子的身份,但年歲相當,約莫四十出頭的樣子。

天宏帝身著明黃色的龍袍,有些削瘦,似有病態,看上去失了不少威嚴。太后面容和藹,穿著暗紫色繡著蓮花的宮裝,頭戴金釵步搖,雍容華貴。

天宏帝又道:“高同知說你是舉人出身,定也懂字畫,特叫你來幫朕挑挑,你們知府大人獻上的這些字畫,哪些值得朕帶回京中收藏?”

梅蕭仁看見地上放著一口瓷缸,缸中全是畫卷,她又看向廳堂旁,見老李站在排頭,面帶愁容地看著她,因為她有幾斤幾兩老李很清楚。

她哪兒懂什麼字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