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章鴻門宴也是宴(第1/2頁)
章節報錯
高靖書道:“大人,僅是一道小小的缺口而已,不足以造成決堤,卑職以為此事定另有原因。”
李知府繃著臉問:“你可知你下令鑿穿的是什麼地方”
“在幾個莊園的上游,如此才能引水灌溉農田。”高靖書再次拱手,“卑職這麼做是為百姓的生計著想。”
李知府猛地拍了桌子一巴掌,厲聲斥道:“連地方都不知道,你也敢點頭”
“卑職雖無暇前往檢視,但卑職知道所開缺口的大小,據卑職以往的經驗,如此小的缺口根本不足為患。”
高靖書怕李知府不信,隨後命人取來一幅圖紙呈上,“大人請看,這就是那幾個鄉紳給卑職看的圖紙。”
高靖書展開圖紙的時候,梅蕭仁一眼掠過去,已看完全部。
那上面畫的是一段堤壩,而基石上的開孔的確很小,乍看上去是沒什麼問題,難怪高靖書能被那幾個鄉紳糊弄住。
李知府又問梅蕭仁:“你說說,為何你見了那缺口之後便命人將之封堵”
“回大人,因為那節堤壩在河灣處,正面迎水,若要抵擋洪峰,就應當比其他地方更為堅固才行,如何能有缺口。”
這樣的解釋,高靖書聽得明明白白,他急忙辯解:“大人,是那幾個鄉紳欺瞞卑職,他們只給卑職看過這幅圖紙,卑職以為這是河流兩側的堤壩而已”
“老夫與你說過多次,聽見的和紙上的都不能信以為真,要辦差事就得用眼睛去看”
高靖書撩開衣袍跪下,叩首:“卑職以後定當銘記府臺大人的教誨。”又抬起頭言,“卑職這就趕去瀧縣主持救災,待洪水退去,卑職定守在工地上,盯著他們建成運河為止,保證不再有任何疏漏。”
“不必了,這次是梅蕭仁救了你的命,從今往後,河工的事宜交由梅蕭仁主理。”李知府掃視著工房官吏,正色道,“爾等以後只需聽從梅通判的命令,不得有違”
眾人應聲:“卑職遵命。”
高靖書緩緩叩首,一口涼氣沉入心底。
“梅蕭仁。”李知府又喊道。
梅蕭仁上前一步拱手,“卑職在。”
“如今修築運河乃頭等大事,你得一心一意地給老夫盯好了,待運河完工再接管訴訟。”
梅蕭仁應道:“請大人放心,卑職定當不負大人所託。”
李知府起身要走,高靖書跪在地上往旁邊挪了挪,給府臺大人讓路。
李知府路過他身邊停下腳步,抬手直指他的後背訓斥:“回去給老夫好好反省反省”
“是”
高靖書俯首應聲,直到李知府走後才站起來。他的腰背挺得筆直,像是想在下屬面前重拾官威,然後誰也沒看,徑直出了門去。
老李和高靖書都走了,梅蕭仁也準備離開,剛轉過身就見工房的眾官吏齊刷刷跪下,向她行大禮。
“你們這是”梅蕭仁不甚明白。
他們早在李知府問話時就已抹了一把冷汗,怕梅通判把他們那日的說辭都給抖出來,畢竟疏散百姓是梅通判一意孤行,而他們當初不僅不贊同,還群起與之作對
可是通判大人隻字沒提那些事,讓他們得以全身而退,他們豈會不懂感激。
“我等以後定當以大人的命令是從,絕不敢有異心,還望大人寬恕我等從前的愚昧。”有人領頭言道。
其他人也跟著附和:“望大人寬恕我等愚昧”
“先前的事本官已經不記得了,今後望你們各盡其責,各自辦好各自的差事。”梅蕭仁溫和的說,然後喚他們都起來。
籠絡人心不需要多高明的手段,得饒人處且饒人就夠了。
眾官吏心裡越發感激,因為忘了不是大人不記得,而是大人有容人之量,不與他們計較,這樣的上司才值得下屬忠心以待
。
半個月之後,瀧縣的洪水全部退去,但城中已是一片狼藉,不少屋舍都在水災中坍塌,百姓流離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