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孤軍深入要多留心

“陛下,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臣受陛下洪恩,尚未報答,如今正是報效朝廷之時。今攻打單于,真是天賜良機,微臣豈肯錯過!”

李陵激動地說明自己的決心;“儘管沒有兵騎,卑臣願領五千荊楚之士,以少擊多,與單于決戰,決不辱沒朝廷!祈求陛下恩准!”他頭伏地不起。

一位和李廣利交好的杜御史譏諷地:“騎都尉大人,你口氣好大呀!區區五千歩卒擊單于,這不是跟陛下開玩笑吧!我看你還是收回大話,乖乖的給大部隊當好軍需輜重官,免得以後悔之晚矣!”

耿直的太史令司馬遷,上前跪在皇上面前奏道:“陛下,微臣以為,騎都尉精神可嘉!時下匈奴單于多行不義,舉兵犯我邊境,正是國難當頭之時,騎都尉敢冒九死一生之膽量,率五千兵卒進擊匈奴,實乃大漢精英!”

司馬遷比喻說:“運送糧草輜重固然很重要,可是刀、鋸,錘子,各有其用。騎都尉訓導的五千兵士,都是訓練的荊楚驍勇之士。微臣以為,叫他們直接參戰比較合適!”

“司馬大人好不識趣!聖上剛任命騎都尉為李將軍的後尾,押送輜重。可他大出風頭、充英雄,以五千兵卒打擊匈奴,這豈不是以下犯上,有意違抗聖命嗎?”杜御史本來對司馬遷不滿,趁機參本。

“杜大人,騎都尉能為聖上分憂,以壯國威、軍威,這是我大漢的好事,是朝廷的幸事!他能率五千兵士抗擊匈奴,難道不該嘉獎嗎?”

不畏權威的司馬遷反擊:“如若我大漢朝的武將個個都如騎都尉李陵,把生死置之度外,我大漢朝廷何人、何族、何國敢敵!”

武帝沉思說:“杜愛卿,司馬愛卿,二位不要造次!騎

都尉李陵,聽旨!”

“微臣在!”

“朕念你有拳拳報國之心,免你犯上之罪!命你率步卒五千出居延,配合貳師將軍正面禦敵,望你不辱使命!”

“臣領旨!萬歲、萬歲、萬萬歲!”李陵叩頭謝恩後站立朝班。

武帝環視群臣片刻:“強弩都尉、路博德聽令!”

“臣在!”老將的路博德過去平越南立過大功,被封過伏將軍、郅離侯,一直鎮守邊關。昨天和李陵一起奉命回來。他剛才見李陵大出風頭,心裡不以為然。聽皇上叫他,忙伏地而答。

“李陵部出居延進擊匈奴,你可帥領你部兵馬,做騎都尉李陵策應部隊。你兩互為犄角,進有依託,退可聯手,使單于不得有隙可乘!”武帝命令。

“臣遵旨!”

“眾卿家明日各回戌守之地。今日午朝可免。各位去準備,以待全面出擊令下,各路即刻發兵!朕等著你們捷報、凱旋!退朝!”

李陵回家,李府上下一片歡騰。豐盛的午飯後,司馬遷前來拜訪。他一來跟他踐行;二來他正在寫《史記》,寫到《李將軍傳》處,為了證實一些情況來訪他。

平時,他們一個在邊關,一個在朝廷,雖然是朋友,很難遇到一起的。李家人熱情地接待了他。他和李陵單獨交談了近一個時辰,瞭解李廣老將軍和匈奴,英勇作戰,愛兵、民如子的感人事蹟……

司馬遷準備走時,朝廷太監李福前來送皇上聖旨。

李陵跪地接旨。

太監李福宣旨:“騎都尉李陵聽旨:朕聞急報,單于兵臨西河,形勢很是危急,朕已令強弩都尉路博德率兵前去西河,截單于必經之路。你可率五千歩兵出居延,至東浚稽山南龍勒水上,觀察單于兵騎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