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早朝時,漢武帝打坐未央宮,掃視著金殿上文武官員,瞧見三十多歲威武的李陵。這位不愧為將軍的後代,很像他爺爺李廣,已經具備了優良的軍人作風和超群的軍事才能。

前幾年,他想讓一有才能的將軍去打探匈奴軍的情況,當殿上文武官員都怕擔風險,默默相視低頭不語,唯有李陵站出來請纓。

果然他不負眾望,帶領八百軍騎出居延,深入匈奴腹地兩千餘里,考察繪畫匈奴地形圖,圓滿完成了任務。被他提升為騎都尉,鎮守居延教練精兵五千騎,防範匈奴入侵。

前次,李廣利出擊匈奴,他讓李陵率兵校五千前去支援,他率部到邊陲,逢貳師將軍李廣利帶兵歸來。他又派他率五百騎出敦煌到鹽水去迎接,那次完成任務後,他留在張掖鎮守。

他像當年的爺爺李廣一樣,有他鎮守在那裡,匈奴不敢輕易的侵犯。這次是為了出征,才召他回來的。大家在堂上紛紛提議,要得勝利,必須糧草輜重保證供應才是保障……

這次押運糧草輜重,必須是一位既要能快速前進,又要有應變能力的將軍才能擔當……漢武帝聽著大家的建議沉思良久,聲音洪亮地:“騎都尉李陵,聽令1”

李陵虎步上前打弓:“臣在!”

“朕命你率五千人馬,隨貳師將軍之尾,執掌管理後軍糧草輜重!”

漢武帝等待李陵謝恩領命,可是他怔怔地站著不動,彷彿不知如何是好。滿朝文武一臉驚詫。

有人小聲提醒:“李陵,還不趕快謝恩!”

李陵不是不知謝恩之理,他只是心情很激動!他想,自己如今正值壯年驍勇之時,應該衝鋒陷陣斬殺胡擄,手刃單于首級為家、國報仇。

他精心訓教的五千兵騎,就是為殺胡擄,為家、國報仇用的,就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他真的不甘心任護送輜重之職,想到這裡。他跪在當殿,懇求武帝。

“陛下,臣所部都是荊楚勇士,個個奇才劍客,馬上善擊,力能扼虎,拳能擊犳。末將不才,願率人馬,為大軍開路,專會匈奴之兵騎,在所不惜!懇請陛下恩准!”

李陵的話出乎君臣的意料,全場愕然。金殿上一時鴉雀無聲。

站在李陵身旁的李廣利想,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你不想給我擁腰,我今天非要叫你知道馬王爺三隻眼的厲害!

於是他冷笑著,對皇上說:“陛下,與匈奴之戰,事關國家大事,作臣子應該以大局為重,以國家利益為重!李陵將軍恥為後應,分明是藐視微臣。他想立頭功!”

李陵聽他如此說,竟然慷慨陳詞:“陛下:不錯,臣真的願意衝鋒陷陣,戰死沙場!我出身戎馬世家,先祖血灑疆場,他們誓掃胡兒的遺願落在了後輩我的身上。”

他看皇上沒有責備,繼續說:“微臣正當壯年,誓與敵生死

交鋒。憑心而論,微臣沒有邀功之心,只有報國熱忱。誓斬首級,還我先輩血債如願而已!陛下,這護送輜重之事,臣知道是重中要事,可按實情,臣擔這事不如讓臣衝鋒陷陣!”

武帝不由得皺起眉頭,這做臣子應該以聖命為是,豈可違背!不過,這小小騎都尉,膽識過人,不愧為將門之後!念其祖父輩有功於朝廷……這李陵向來以勇敢著稱朝野的。

皇上思慮良久說:“你們都是朕的股肱之臣,且不可以地位尊長、從屬相妒。此番出兵匈奴,朕發兵騎甚多,沒有兵騎單獨給你了,你得謹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