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少欲(二更合一)(第2/4頁)
章節報錯
瓊崖島酸粉也好,湖湘道的米粉也好,兩廣的腸粉也好,這些被秋瑜整出來並推廣的美食都是秦湛瑛從小吃且吃得慣的,而餛飩和麵條這種半流食則是他生病時吃得多,久而久之,他不生病時就不碰這些了。
秋瑜說:“回去後我給你搞腸粉,雙蛋配肉沫。”
秋瑜知道只有自己最明白秦湛瑛的口味,比如說小太子在吃蒜泥白肉和梅菜扣肉的時候,是可以接受五分肥五分瘦的肉的。
再比如說每次吃涉及到肉沫的菜品時,肉沫最好是兩分肥八分瘦的肉打出來,才能有那股恰到好處、能滿足秦湛瑛青春期少年胃口的油脂香氣,再比如太子爺吃肉粽時可以接受裡頭放五花肉,還有包餃子的餡兒裡一定要放剁碎的油渣增香。
這些飲食習慣是呂警官傳給兒子的,尋常廚子只會知道秦湛瑛看到肥肉就皺眉頭,然後轉頭不吃,不知道他對不同菜式的肥肉接受度完全不同。
秦湛瑛往常很喜歡秋瑜給他下廚,這次卻說:“我去軍營吃。”
有效限制軍隊後勤貪汙的方法之一,就包括領導不定時突擊,噌一下在吃飯的時候出現,然後說我這一頓和軍士們一起吃。
秦湛瑛在瓊崖島就經常這麼幹,有一次直接把管後勤的官吏嚇死了,一起過去的呂曉璇瞅了一眼,說那個貪了兩千多斤麵粉的老兄是腦溢血走的。
可是沒辦法,華夏文明出身的人都明白吃喝的重要性,能吃飽的軍隊和吃不飽的軍隊壓根不是一回事!軍隊要走上世界戰力的巔峰,就得長兩條腿,一條腿是教導和訓練,另一條腿就是後勤。
秋瑜深知就算嚇死再多的軍需官,也不能阻擋太子爺去軍營的腳步,因為太子爺如今就充當著禹國軍隊的俠骨柔情之大腿啊!
承安帝出於參觀接班人工作狀態的考慮,也跟著秦湛瑛一起過去了,秋瑜跟著一起。
護龍營在京郊,三人在路上還碰上一支出殯的隊伍,一個吏部的官在修路時人沒了,此人家裡還有點勢力,祖墳就在大京附近一個縣裡。
秦湛瑛叫停馬車,拉開窗簾看了一陣,不無遺憾地說:“哭靈的人嗓門不夠大。”
秋瑜頭疼:“別看出殯嫌殯不夠大了。”
這小孩連在皇帝大伯面前都不想掩飾自己地獄樂子人本質的嗎!
誰知承安帝居然跟著感嘆:“我爹以前也喜歡看出殯,尤其喜歡哭聲響成一片的場景,要是出殯隊伍裡抬著不止一口棺材,他能跑過去和人打聽這家人到底死了誰,還因為這個和出殯的隊伍打起來過。”
這也太缺德了吧!
秋瑜露出地鐵老爺爺的表情。
他不想知道的皇家秘聞又變多了!
而京郊皇帝直屬護龍營的伙伕們在看到秦湛瑛時,大多露出一種似乎是麻了但又似乎很熱情的表情。
其實在汪醒開始備戰勸皇帝之前,太子爺就已經收拾護龍營、衛龍營這五萬人快半年了。
他讓伙伕們先後換了三屆上司,且太子本人對廚子們的工作環境衛生提出了嚴苛的要求,甚至把他們拖去上課,告訴他們飲食不衛生有多危險,又對他們操練時的成績盯得更緊,要求伙伕們最好都練出能在打長久的守城戰時也能扛著八十多斤饅頭大餅衝上城牆送飯的力氣。
本來膘肥體壯的伙伕們要麼跟著上司一起去修路,要麼被淘汰,能成功挺下來的都結實了兩圈,能用菜刀和鍋鏟放倒兩三個大漢,還漲了軍餉。
重點就是軍餉!
別看太子悄無聲息來了軍營吃飯,伙伕們一個跑去找上級告密說“太子又來視察我們啦”的都沒有,只是在做晚飯時格外賣力。
如今禹國經濟也就那樣,抄了四大閣老的家也依然不寬裕,要花錢的地方多得是,自然沒法讓軍士們日日吃肉,但咬咬牙每天一個雞蛋,再供蟲粉餅乾給補充蛋白質是做得到的。
那蟲粉餅乾營養不差,吃起來能一定程度預防夜盲症呢!
今日軍營的晚飯就是軍士們每人兩個雜麵饅頭,再把蛋打到玉米麵裡,加酸菜一起放鍋裡做麵疙瘩湯。
別以為這是寒酸的伙食了,承安帝是開龍帝還是小兵時就出生的孩子,他苦過,自然知道底層軍士能吃到這種熱氣騰騰、有油鹽滋味的飯食是多麼難得!
他驚愕道:“喲,這是過年呢!”吃這麼好,以後日子不過了?
秦湛瑛面無表情:“只要後勤不貪汙,戶部的官腦子裡沒有坑,國家至少三分之二的土地沒有遭天災,那麼以禹國如今的軍隊人數來說,是供得起軍士每日這麼吃的。”
承安帝雖然不懂經濟,可他吃過貪官的虧,所以他只咳了一聲,給太子比了個大拇指。
遭天災不是人能控制的,但收拾貪官、給戶部安排腦子沒坑的官員這些事都是太子在操心。
他起身走到軍營邊上,就看到諸多軍士站成四四方方的陣型,在小旗、百戶等小軍官的指揮下前進、後退、跑步、揮舞手中的木刀、木棍和藤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