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並不需要直衝著目標飛行,而是首先爬升,這樣就把火箭發動機寶貴的能量儲存成了重力勢能,等到了末端導彈再俯衝加速追擊目標。這時即便火箭發動機已經熄火,導彈的能量依然比較充足,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半主動雷達制導導彈的先天缺陷。

兩枚導彈在“妖孽”的雷達制導下,死死地盯住逃竄中的“威龍”,這回想要再誘爆,顯然不再是被航炮子彈削尾巴這麼簡單的事情。

從洛克希德敲榨來的ANAPG81有源電掃相控陣雷達(AESA在重量上只有裝備於F22“猛禽”的ANAPG77的一半,雖然在對空效能上有所削弱,只有1200個收發模組,但是依舊毫不遜色於俄羅斯老毛子的T50上的主動電掃雷達。

而且在機頭面積比F35更大一些的“妖孽”戰鬥機上,林默預留有足夠的升級空間,他打算將ANAPG81有源電掃相控陣雷達(AESA的收發模組擴充套件到3100個,搜尋效能更能穩穩地超過F22“猛禽”,這也使得對於PL12導彈的控制能力更上了一個臺階。

一機兩導彈組成的三點攻擊陣形離“威龍”越近就越讓蔣大隊長難以應付。

這種距離,確實很難以讓人反應過來,換成普通人,恐怕這會兒早就傻掉了,然後下一秒就被打爆成一朵大煙花。

與導彈組成攻擊陣形,能夠想到並如此使用出來的飛行員並非沒有,但蔣大隊長卻沒想到林默也掌握了這一戰技,這得需要多麼令人匪夷所思的戰術想像力。

和林默之前所展露出來的戰技一樣,這些神奇的戰術從未出現在任何一本飛行員戰術教材上。

只有那些經過實戰的資深空騎士透過言傳身授才能傳下來的戰技,光靠啃書本和看戰術影片根本無法掌握。

蔣大隊長非常清楚林默還未完成全部訓練科目就被調了出去,但究竟是從哪裡學到的,這彷彿就是一個巨大的迷團。

不論蔣大隊長如何規避,依然無法甩脫林默的“妖孽”,論起技術含量,“妖孽”還在“威龍”之上,原本“妖孽”的圖紙就有成飛專家們的參與,一些沒有應用到“威龍”上的先進技術,反而便宜了這架前掠翼戰鬥機。

與其堆在舊紙堆裡吃灰,那些專家們非常樂意於有些不太適宜卻又非常棒的技術在某些地方重煥新春,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能有出息,有用武之地,總歸是好事。

轟!

從“妖孽”發射導彈到這一聲爆炸,也不過電光石火般的數秒鐘。

雙方距離原本有十幾公里,從肉眼難辨到猛然撲到“威龍”身邊的爆炸這短短的幾秒,對於高速的戰鬥機和導彈而言,這個距離一點都不顯得遙遠。

一枚PL12適時發動了末端制導攻擊,爆炸將“威龍”震的機體一滯。

雖然機體外表沒有損傷,但引擎卻在這個時候發生了故障。

在模擬對戰中,伺服器根據機體各個部件的引數值和故障閥值,會有推演出故障,雙發引擎之一直接熄了火。

另一枚導彈緊接著撲來,臉色大變的蔣大隊長死死拉住操縱桿,依靠剩下的一個引擎勉強做了一個誘爆規避機動。

單發S15X引擎的18噸推力連推動“威龍”重達20多噸的機體明顯力不從心。

轟!

殲20“威龍”機體被震得猛一歪,險些被爆炸衝擊波掀入危險的尾旋狀態,但是速度明顯慢了下來。

導彈並非所有人想像中那麼好躲,近距離誘爆更需要何等的勇氣和技術。

王牌飛行員極其鎮定的心理素質和嫻熟的操控技術挽救了蔣大隊長一次,他在竭力控制機體,不斷調整姿態,利用“威龍”的氣動力佈局控制面儘可能改平。

較大的翼面積非但沒起到穩定機體的作用,還和不正確的機體位置產生連鎖惡性反應,生生造成了可怕的風阻,嚴重削弱了戰鬥機的速度,甚至連音速都成了奢望。

接連躲過兩波共計四枚空對空導彈的攻擊,這個成績足以讓世界上大多數飛行員哭著喊著衝上來抱粗腿拜師。

可是危險還沒有過去,三點攻擊陣的最強那一點依舊還在,但是蔣大隊長已經無瑕顧及。

心中暗叫不好,蔣大隊長立刻重新開始復點火程式,他並沒有輕易放棄,多少次出生入死的高空廝殺,他並不缺少在最後萬分危急關頭翻盤的經歷。

哪怕還剩下一尺的高度,那麼戰鬥就還沒有結束。

故障引擎還是沒有任何反應。

一道陰影籠罩了駕駛艙,蔣大隊長抬起頭來看到一架黑灰色的前掠翼式戰鬥機堪堪擋住了模擬戰鬥空間的太陽,彷彿從另外一個世界中跨越而來。

赫布斯特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