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節 - 制導攻擊戰陣(第1/2頁)
章節報錯
結合全世界頂尖的氣動力設計,安裝於“妖孽”機體上的F119P100向量推進引擎在大型伺服器的模擬運算下,顯示出爆發出來的效能遠遠超過在F22“猛禽”之上。
就像F35“閃電2”一樣,老美就知道糟蹋好東西,氣動力設計不足,就用引擎動力來彌補。
雖然中國航空航天技術比起美國在總體上還有差距,但並不是一無是處,在氣動力佈局設計能力可以甩出老美不止一條大街。
猶如一個幽靈,“妖孽”死死的鎖住“威龍”,TS威脅告警系統不斷在駕駛艙內發出警報聲。
鎖定,鎖定,無法掙脫。
蔣大隊長的額頭上迅速見了汗,不論怎麼規避脫離,也無法甩掉牛皮糖一般粘住自己的林默。
對方的位置非常巧妙,自己的肉眼只能追蹤到短短一會兒,就消失在自己的視線內,躲入視覺盲區內。
這可不太妙,如果不能儘快改出劣勢位置,對方隨時都有可能發動攻擊。
直到現在,他依然都沒有完全看清駕駛艙外“妖孽”全部外形,這架戰鬥機實在是太快了,甚至讓人有一種快到帶著殘影般的視覺錯覺。
那架前掠翼戰鬥機效能怎麼可能這麼強?
甚至蔣大隊長勉強看到對方一閃而過的殘影時,都會有一種驚豔的感覺油然而生。
難道是設計引數故意造假,怎麼可能?
造假有什麼意義,真正上了戰場,那不是自尋死路嗎?這完全沒有必要。
又是一道白煙,蔣大隊長看到了“妖孽”再次發射了一枚導彈,與其說是動平衡中發射,還不如說是彈出後,大過載機動甩出來的,然後再點火的。而不是先點火,再發射脫離。
速度與速度的疊加,超高音速發射導彈極具威脅性,這一點毫無疑問。世界上許多戰鬥機都能夠作到,但並不是隨隨便便都能做的。
這點速度和光速比起來,根本不夠看,並不違反物理定律。
令人感到詭異的是,導彈發射的方向竟然不是對準“威龍”而是射向另外一個方向。
緊接接著又是一枚。
依舊不是對準自己,可是越是這樣,越讓蔣大隊長感到心底冒著涼氣。
這小子的戰鬥力隨著戰鬥機的效能而遇強則強。和其他飛行員相比,完全與眾不同,甚至難以摸到這傢伙的極限究竟在哪裡。
看到它了,那架前掠翼戰鬥機猛然從“威龍”下方出現。
三點包抄,又是三點包圍攻擊陣形,和之前的突襲一樣。
一架殲20“威龍”彷彿在面對一個三機編隊包圍,他一個都惹不起,更何況三個併肩子上。
與其說故伎重施。還不如說先下手為強,林默趁著蔣大隊長沒有扳回劣勢之前,把他往死裡整。
沒有哪個飛行員愛當被人插被人射的小受。
進攻。進攻,再進攻,以攻帶守,這就是空騎士的戰鬥方式,空騎士就是攻。
蔣大隊長毫不猶豫地退出了超音速狀態,利用“威龍”的高速爬升效能,以60度迎角飛快的爬升,避免自己曝露於對方隨時都有可能進入大回環機動的航炮攻擊幾何夾角內。
對於林默的航炮技,蔣大隊長已經是深有領教,自己憑著對殲8II的專精。才能僥倖擊落一枚導彈,卻沒有像林默那樣非常有底氣的連續擊落三枚導彈,若說打中一枚是運氣,那第二枚,第三枚的,那完全就是逆天的空戰技術。
只要給對方半秒鐘的機會。自己都有被擊落的危險。
兩枚導彈飛快的迂迴了一個小半弧,彷彿早就等候在那裡一樣,攔向“威龍”的前方。
這也只有中距空對空導彈才有能力做到,如果換成PL4等近距離短程格鬥彈,恐怕還沒轉彎就已經耗盡燃料自爆了。
看似毫無目標的發射導彈,卻是利用了全向導彈的360度攻擊包線,加上發射時的慣性配合精妙的角度,組成伏擊陣形。
自始至終都沒有脫離“妖孽”機載雷達的資料鏈制導。
作為主動雷達制導導彈,以主動雷達加捷聯慣導系統控制下,在戰鬥中只需要朝著預定攔截點飛行,並不需要時時刻刻按照比例導引率跟蹤目標,就有了更多的戰術空間去最佳化自己的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