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節 - 第四代半的怪物(第2/2頁)
章節報錯
第一批“鷂”式av8a幾乎近半在事故中墜毀,而改進型av8b也有近四分之一墜毀率,雖然“鷂”式擁有無可比擬的特殊機動優勢,天生的艦載機,可是“鷂”式的a級事故率簡直堪稱天文數字,每10萬小時至少32起,飛行員簡直是拿命在拼,比同期其它軍種攻擊機或戰鬥機的事故率總和還要高。
吸取國外前車之鑑的沈飛在殲18的垂直起降安全係數上煞費苦心,與自動系統相配合,精減操作模式,採用動態重心平衡技術,配合二元向量推進引擎,提升機體的穩定效能。
雖然殲18“紅鷹”與為美國海軍陸戰隊和英國皇家海軍裝備的同樣可進行垂直起降的f35b型戰鬥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沈飛則更進一步,機載計算機效能強大,可以進行更多的細節運算,便於飛行員操控。
或許垂直起降用到的場合並不會太多,可是至會擁有出奇致勝的妙用,林默至少花了三天時間全都放在了模擬飛行上。
“東風三級,多雲,地面溫度24度,氣象條件良好,空氣汙染度一級,無高空湍流。”
坐在殲18“紅鷹”駕駛艙內,林默的“龍將”戰術航空頭盔內傳來了地面空勤組人員彙報氣象監測的資料。
“龍騎士收到!系統自檢正常,開始垂直起飛操作。”
輕輕推進節流閥,殲18“紅鷹”已經完成了預熱,機體一震,可以明顯感受到震顫感加劇。
殲18的垂直起飛並非完全意義上的90度角直升,而是有一定的角度,透過輔助升力發動機和兩臺二元向量推進器實現三點支撐的上升動力。
引擎轟鳴聲緩緩增大,林默很小心的控制著節流閥,一點點放大輸出,跑道上的灰塵一下子被吹飛,附近的草葉和灌木枝葉呈向四周幅射狀倒伏。
這是他第一次操作殲18的垂直升空能力。
“幹得好,拉穩一點,就像我以前帶你開武直12一樣,其實就和直升機沒什麼區別,注意別搖晃,直升機可以搖,但是戰鬥機搖晃角度太大,會碰到地面。”
林默的耳邊傳來了空勤組組長老潘的聲音,語氣和緩,彷彿一名非常有耐心的老師,在指導著自己的學生進行第一次實驗。
“明白,以直升機角度進行操作,我想我應該沒什麼大問題。”林默拉著操縱桿,飛行自動控制系統提示機體狀態良好。
猛然間一輕,看向駕駛艙舷外的地面開始移動,那是機體正在緩緩升空。
“你已經飛起來了,高度1米,2米,好的,不要太著急,這裡是山谷,不會有太大的氣流,慢一點就行。”
直升機操作還是老潘偷偷教給林默的,不過對於龍騎士而言,並不算特別高的難度。
飛行員的戰績是用擊落數來體現,而飛行經驗則是用升空小時數來表示的,不論飛行員跑到哪裡,都有一份升空記錄資料跟著走,空勤組那裡就有一份記錄表記載林默的飛行時間數。
通常情況下積累到一定的模擬時間,就意味著可以擁有實際駕駛的資格。
這架全新的殲18“紅鷹”重型戰鬥機迎來了第一次首飛。
為了安全起見,並沒有掛載副油箱,也沒有填充太多的燃料,只灌入了夠林默飛行30分鐘的航空燃油。
如同水流般在空氣顯現出波紋的熱氣流肉眼可見,託載著殲18仰起機頭,從水平狀態拉起15度的仰角,緩緩爬升高度。
標尺準星超過了跑道盡頭的山坡時,林默開始進一步提升動力,平空獲得升力的殲18猛然開始爬升,二元向量推進引擎噴射出與殲20相同的純藍色環形尾焰。
西安發動機公司生產的s15x“峨眉”渦扇發動機爆發出單體18噸最大推動力,雙引擎爆發出來的36噸推力將裝載燃料後的17噸機體以驚人的高速推向高空。
ps:徵收8月的月票,每天推薦票清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