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荷、糜環二人走出城主府,朝著一家工廠而去。

蒸汽機廠!

“少爺,這是專門為戰艦、商船生產的超大型蒸汽機,一年大約能生產300臺。”

糜環介紹道。

效率不高呀!

帝國海軍在下餃子,需要大量的戰艦,才能巡邏得過來打下的海域。

想要牢牢掌控這片海域,必須擁有大量的戰艦。

“環兒,不能增加產量嗎?”

杜荷道。

“少爺,不是不能增加,是工匠嚴重缺乏,等技校生適應一段時間,

能正常使用各種機床,產量會增加。目前不大可能,很多廠都缺乏工匠。”

糜環道。

丫的!

人才呀!

教育滯後,想要尋找人才也難。

“這種超大型蒸汽機,能驅動多少排水量的戰艦?”

杜荷道。

“這種已經是最新型號了,二臺機組一起用功,可以驅動一萬噸以上排水量戰船。

不過,船艙內預留出一臺備用,萬一發生故障,馬上調換過來,確保戰艦不受影響。”

糜環道。

麻雀雖小、五臟懼全。

小到一顆螺帽、螺栓都要生產,一年能生產出300臺,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產業鏈不發達。

要是從外面能採購到了些簡單零配件,蒸汽機產量會提升不少。

問題是,此時的唐帝國,那些大家族,一是沒技術,二是沒興趣,想引導進入工業。

別逗了!

根本不可能。

觀念、理念上的封閉,不是一天二天就能解決的。

“環兒,讓這些有經驗的工匠,一人帶二個徒弟,徒弟最好在技校生中選擇。

另外,制定出一個制度,規定徒弟出師後,五年內,每月要向師傅上交一定量的薪水。

只有這樣,工匠才會全心全意傳授徒弟技術。也不用擔心教會徒弟,

餓死師傅的事出現。當然,徒弟上交薪水一定要合適,不能影響其徒弟的生活。

畢竟,徒弟也要養家餬口,上交太多的話,會給徒弟帶來經濟上的壓力,從而影響積極性。”

杜荷道。

哦!

“少爺,這個到是一個好法子,隨後我讓人好好研究一下,園區內製定出方案執行。”

糜環道。

不論是工匠,還是武林功法等,中原有好多絕技、絕學,最後由於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現象,讓很多人不願意把技術、功法完整的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