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看病

巫雨清等在會議室外。

面試前她就知道自己需要和至少3位女影星競爭同一個角色。

她拿過表演新人獎,得到好幾個重大電影節提名,但從未在表演上獲得過什麼值得一提的獎項。

收視率、票房、國民度不意味能拿獎。

許多實力派演員都未獲獎,她一個重心放在音樂上的藝人,要是真的捧起了獎杯,當年選秀時那一聲聲指責主辦方的“黑幕!黑幕!”,會原封不動地沖她喊起來。

巫雨清對於拿到這個面試角色沒有多少信心,與她競爭的全是有真材實料的演員,她們的表演都獲得過業界以及觀眾的認可。那些她沒能舉起的獎杯,她的競爭者舉起過,至少無限靠近過。

等候室裡也有攝影機,拍電影幕後花絮,或者拍導演的個人紀錄片。巫雨清沒有問工作人員這機子開著幹嘛,她不是很在意,此刻的鏡頭記錄對於面試結果沒有任何影響力。

導演工作室的助理為她倒了茶水,熱氣從杯口裊裊上升,茶香擴散。

巫雨清聞不出茶的優劣。她對茶沒有研究,不知從哪裡聽到說茶水就是樹葉的洗澡水,她哈哈一笑後便忘不掉這個說法。

會議室大門厚重嚴密,能聽見裡面有人在說話,但聽不清內容。

導演的工作室不止一個,首都的這間在寫字樓裡只佔了一層的工作室,更像是一個接待室和聯絡處。

現在口子越收越緊,影片送審後要麼石沉大海要麼為了上映改來改去,甚至是照著改了也無法上映。許多導演開始將目光放在海外,不追求國內上映,去自由開放的環境創作和發行,做國際市場。

從去年開始,陸續有導演和投資商在國外成立影視製作公司。巫雨清今天面試的專案就是一部放棄中國市場的電影。

劇本還沒有透露,但可以肯定的是故事內容大機率過不了審。

巫雨清是幸運的,她目前為止拍的戲都放映了。這裡面自然有宗政航的手筆,不是說他能插手影片過審的事情,而是他讓巫雨清接觸到的都是一定會過審的專案。

巫雨清接觸的都是什麼專案呢?

言情劇女二、主旋律電影配角、拼盤電影裡的花瓶配角、懸疑網劇配角、賀歲檔。

她強有力地證明自己演技、拿到大獎提名、提升自己在業內競爭力的,只有那位導演私下聯系她,角色是底層人民。

她為了拍好這部電影,精神狀況都出了點問題。

這份投入給了她巨大的回報。

小杏於2017年夏季拍攝,咪咪是巫雨清在劇組裡撿到的流浪幼貓,如今已有6歲。

6年來,她沒拍過第二個像小杏這樣需要或者說值得)全身心投入的角色。

即便知道拍戲賺的比唱歌多得多,巫雨清的事業重心依然在音樂上。

這裡面的原因,除了唱歌寫歌是她的心之所向,還有一部分,是因為身處一個日益疲軟、窄小的創作環境內,流行音樂要比影視劇的制約小,從內容到輸出,不像電影電視劇那樣受到重重審查和閹割。

音樂,和文字化、視覺化的藝術載體相比,稍微自由點。

很多優秀的演員,拍了許多壓在庫房、拿不到上映資質的片子。其中消耗的時間、精力和錢財,能把人心中的熱血熬幹。

當找到一個新的環境,發現一片更好的森林,那種期盼、興奮和幹勁,快要把靈魂點燃。

起碼巫雨清是這樣。

她像是回到了初一,轉去了更好的中學,肉眼可見的好環境、好老師和好同學,在這種氛圍裡很難擺爛,忍不住想要奮起直追。

又像是回到了剛入學t大的那個秋天,周圍厲害的人數不勝數,透明的賽道,良性的競爭,廣闊的未來。

這種酥麻到有戰慄感的應戰沖動,和站在舞臺上唱歌的享受、坐在電腦前編曲的酣暢、琴鍵上與琴絃裡的沉醉截然不同。

知道自己不夠好,知道自己可以更好,眼前無數關卡,無數可以跨過可以超越關卡……

“巫老師,巫老師?”

會議室的門開啟,之前給巫雨清倒茶的小助理說現在可以進去了。

巫雨清收起思緒,整理好情緒,走進會議室。

長長的會議桌,三男兩女,紙杯裡沒有茶水全是煙頭。空調風強勁,一位女士短袖t恤外罩著針織衫。

巫雨清穿著略正式的衣服,頂著一屋子的目光,她分不清手臂上乍起的汗毛是因為冷還是因為她在面試。

早就習慣了陌生人的打量、注視,習慣了鏡頭和鎂光燈,可這些經驗不能和大導演、大製片、大編劇的估量相比。

這場面試如此重要,是她演藝生涯一個承前啟後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