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李祖娥的善良,卻買下了禍根。

當李昌儀把看到的訊息,告訴了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大怒:“我們母子,豈能受這個漢家女人擺佈?”

太皇太后緊急召見了常山王和長廣王。

二人來到北宮,老太后把李昌儀刺探到的訊息,告訴他們兩個兒子時,23歲的高湛,恨得聲音低呀:“我兄弟二人,勤勤懇懇為陛下操勞,竟換來楊愔這肥豬的猜忌。”

只長高湛兩歲的高演,一句話也沒有說,最後,他看了一眼他的母后和兄弟,淡淡道:

“人之不義,就休怪我們不客氣了。”

“送上門的機會,如果不用,豈不是太可惜了?”

太皇太后最喜歡的兒子,就是高演了。

高演的話,讓太皇太后臉上,露出了笑容。

“送上門的機會,如果不用,豈不是太可惜了?”

這邊母子三人,坐下來一談,就是一個下午。

皇宮那邊,送走李昌儀後的皇太后李祖娥,只給楊愔回覆了一句話:

“丞相操勞,可安撫好二王。”

楊愔哪知道他的奏表,已經被太太皇太后和二王知道?

他現在要做的事,就是儘快把高演和高湛調出京城,這樣就切斷了他們和朝廷重臣的聯絡。

把二王調出鄴城去做刺史,就能空二王的太傅和太尉軍權。

可是當楊愔離開尚書檯,回頭望了一眼尚書省,竟發現高演的人,在上尚書省外面徘徊。

楊愔心裡忐忑,再次召集幾個輔政大臣商議對策。

楊愔認為,如果直接把二王一下子貶為刺史,更容易引起懷疑,激起兵變。

最後楊愔決定,把最受朝臣敬重的高演,調離都城,高湛仍然留在鄴城。

“以陛下的名義,把常山王,調往幷州為刺史。”

幾個顧命大臣會心,幷州自先帝駕崩後,少年皇帝放心大膽的幷州的軍權,交給了德高望重左丞相咸陽王斛律金。

高演去幷州,軍權握在斛律金手裡,高演不可能從斛律金手上要回兵權,高演就會成了一個正在被架空的王。

幾個顧命大臣商議後,各自散去。

一個人趁著著黑夜,敲開了常山王府的側門。

常山王府的人一看,正是領軍大將軍高歸彥。

高演一直未睡,坐在書房靜靜的等著高歸彥。

權衡利弊,又帶著對楊愔獨斷專行的不滿,高歸彥選擇站在二王這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