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薦收藏!

劉思佳想要的結果很快就出來了!

那個網名叫父親的小棉襖的女生,把作文交給班主任周老師後,馬上得到了周老師的高度讚美,並在全班公開朗讀了。

自然,那個網名為父親的小棉襖的女生的真名就出來了,她叫劉小平,不是別人,正是那個一中路的劉濟蒼診所的劉醫生的大女兒!

作文發給對方後,劉思佳當時就有一種預感,這種預感是一種複雜的預感,有好的一面,也有非常擔心的一面。

2020年以來,確切地說從劉思佳上一中以來,校方基本上沒有什麼家訪行動,因為現在資訊發達,老師與家長,既有電話聯絡,也有微信群,不是特別的情況,老師是不會去做家訪的,一般的家長,也沒有這個指望。

即使是有什麼情況,微信電話不能直接溝通的那種,還可以在家長會時,個別單獨約見,相互溝通。

更何況還有疫情存在,校方的管理是非常 嚴格的。

正因為這種幾乎沒有家記的情況,讓許多的學生都因為沒有生活感受而無法完成好這樣的一篇作文。雖然也有幾篇寫得像模像樣的,但都是憑空想象,不接地氣,不僅內容失真,而且毫無打動人心的感人之處。

而劉思佳發給那個劉小平的那篇作文,卻是建立在一個真實的事實上。

劉思佳寫的不是別人的事情,完全就是他自己的事情。

重生後的劉思佳,出身在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母親長年有病,妹妹和他都還未成年,父親是建築工,整個家庭全靠他一人支撐,到現在別人家都有了樓房別墅,他們家卻還住在一棟別人扔棄不要的只有一層雞籠式的舊房子裡,夏天的悶熱,比那種老式瓦房還要厲害,簡直就是一具蒸籠。

家訪寫的是劉思佳以優異的成績考起這所中學後,父親突然在建築工地上從腳手架上掉下來,摔成了嚴重骨折。僅住院搶救和做手術,就幾乎耗完了他積累數年的那點,準備用來供養兩個兒女的讀書款。

劉思佳不得不準備放棄自己的讀書,正要另尋出路時,那個初中畢業班的班主任,卻親自來到他家,詢問了具體情況後,當即對劉思佳的父母表態,他可以拿出自己的積蓄,借給這個處在困難中的家庭,要求只有一點,那就是千萬不要讓劉思佳停學。

整個作文的情節本身就充滿了感動,再加上細節的描寫,就讓這篇作文更有感染力。

周老師在親自朗讀這篇作文的時候,不僅學生都感動得掉下了眼淚,他自己也是老淚縱橫。

激動和感動之下,周老師便向校方彙報了這篇特殊的作文。

吳校長親自看了這篇作文後,也很感動和激動,他說,“可以把這篇作文作為樣文,登出來讓全校學生認真學習一下。

如果反響很好的話,還可以評個獎。”

周老師原本就有此意,他立刻開始大做文章,並把這篇作文,列印出來,張貼在校方專門用來做宣傳的牆面上。

很快,就有學生把這篇樣文傳到了網上。

網上的反響比學校更大,不少老師,甚至有作家在那上面發文,讚美這篇文章寫得好。

校方馬上做出反應,吳校長親自操作這件大事,並向劉小平頒發了一個特別優秀的作文獎。

一個平時並不顯眼,甚至在老師眼中有點落伍的劉小平,突然間成了一中的轟動人物。

影響傳到劉醫生的家裡,本來就熱愛文學的劉老師當然很高興。即使是不怎麼識字的老闆娘,雖然是後孃,卻也覺得臉上有光。

但很快,負面效應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