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升泰環視一圈,所到之處,大理眾臣無不低下頭顱。

“雖然可以招降滇東三十六部,然而大理卻不可將希望寄託在這些烏蠻身上,老臣認為大理需要做兩手準備,一個是讓大理城周圍的百姓儘可能的收攏入大理城,以加強大理城的防守實力,各堡寨加強防備,小的堡寨全部聚集在一起,來不及的立即隱藏進入林莽之中,以免被匪軍劫掠。”高升泰吩咐道。

“相國大人英明!”

一眾大臣躬身,此刻的高升泰經過一連串的操作,重新拿回主動權。

“還有,既然宋軍東路軍已經進入大理府境內,那就代表著大理城已經不再安全,大理需撤回回來北方的主力用來拱衛大理城。”高升泰繼續安排道。

“撤回北方的主力!”

滿朝大臣不由一陣驚呼,誰也沒有想到高升泰的計劃竟然如此瘋狂,一旦如今大理的主力北方一帶阻擊宋軍,一旦撤回主力,那就代表著輕鬆讓宋軍主力攻打下大理城。

高升泰點了點頭道:“如今我大理的兵力有限,而宋軍又遠道而來,必然糧草不濟,水土不服,只要能夠守住大理城,我大理方有可能反敗為勝。”

“可是如此一來,我軍豈不是被大宋三路大軍包圍?”段正淳皺眉道。

高升泰不以為然道:“雖然是三路大軍包圍,然而西路軍和北路軍正在北部,而東路軍則在大理城南部,我大理城北有龍首關,南有龍尾關,西有蒼山天險諸葛,東有洱海相阻隔,宋軍進攻大理城,只能強攻龍首關和龍尾關,而兩大天線根本不是人力所能攻破!”

“龍首關和龍尾關!”

聽到高升泰此言,滿朝文武大臣都頓時信心大增。

雖然高升泰調回大軍有穩定權力的打算,然而其眼光卻依舊毒辣,很明顯,經過多次戰鬥,無論是野戰還是普通城池,皆敵不過大宋火藥武器的威力。

大理想要阻擋宋軍,那就必須藉助龍首關和龍尾關的天險,徹底擋住宋軍,只要龍首關和龍尾關不被攻破,大理城就會高枕無憂。

而龍首關和龍尾關在建成數百年之間,從未被人攻破過,這讓大理君臣頓時底氣大增。

“就依相國大人之策!”段正淳一如之前,對高升泰言聽計從。

……………………

大理府和,所有城寨幾乎空無一人。

東路軍的以人為蝗的戰術早就已經傳遍了整個大理府,再加上高升泰的一系列安排,大理百姓要麼墮入林莽,要麼躲入大型城寨,更甚者大理城周圍的百姓,直接躲入更加安全的大理城。

“竟然躲了!”

當東路軍進入大理府,整個大理府堅壁清野,所到之處竟然空無一人,這讓乘興而來的西南夷各部大為失望,各部之間甚至還有退兵的想法。

“將軍這該如何是好?”

楊邦乂皺眉道,他可是知道範正執行的乃是以人為蝗的邪方,而如今他們這群蝗蟲大軍一窩蜂擁到了大理府,卻發現原本天下最富裕的大理府竟然空空如也。

一旦蝗蟲沒有了食物,那最終的結果只有兩個,一個是蝗蟲向更遠的地方遷移,另一個則是蝗蟲自相殘殺。

範正不以為意道:“誰說沒有食物,雖然大理府堅壁清野,大理百姓隱藏入山林,然而無論是滇東三十六部還是西南夷皆對林莽極為熟悉,只要有心,就能足以找到藏起來的百姓。

再說,很多小型村寨聚整合大型的堡寨,雖然其變得更加難啃,但是獲得收益同樣巨大。

楊邦乂皺眉道:“就怕這些匪類欺軟怕硬,想要劫掠,又想要儲存實力。”

這一路的劫掠太過於順利,以至於滇東三十六部和西南夷各部都大發橫財,而人一旦富裕起來,就會吝嗇性命,不願意拼殺。

更甚者,隨著大理城傳來段正淳的旨意,高家承諾對滇東三十六部既往不咎,化干戈為玉帛,整個滇東三十六部頓時人心大亂。

一時之間,原本勢如破竹的東路軍竟然有崩盤的跡象。(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