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商部(第3/3頁)
章節報錯
範正繼續道:“從比例上來看,商稅的比例越來越大,而從數額上來說,從真宗朝到現在田賦幾乎沒有增加,有些時候甚至還是負增長。”
滿朝官員不由一陣尷尬,當初就是朝廷田賦屢屢減少,讓大宋出現了危機,這才有了范仲淹的慶曆新政和王安石變法,然而兩次變法推行之時,朝廷田賦開始增多,失敗廢除之後,大宋的田賦再次遞減。
“若非此次朝廷變法推行攤役入畝,讓田賦增加三成以上,這一次賦稅的收入商稅將會佔據八成以上,如今我大宋人口接近萬萬人,天下能夠開墾的荒地也大大減少,如今又推行攤役入畝,大量的隱田和人丁已經查出,田賦日後難以再增加,朝廷若想獲得更多的賦稅,那就只有一條途徑!”範正朗聲道。
“商稅!”
不用範正說出來,百官心中都自動浮現出一個答案。
“不錯!就是商稅!”範正鄭重道。
蔡京皺眉道:“商稅的確很重要,然而要是自成一部,恐怕就有些過了吧!”
範正搖頭道:“一點也不為過,天下四民士農工商,且不說商人本就是天下四民之一,更重要的商人逐利而生,自身本就帶有劣根性,若是對其放縱,必將引起大禍,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官商勾結………………”
百官紛紛點頭,就是因為商賈有如此劣根性,這才讓士大夫們對商賈格外的看不起,同時也對範正提議另建商部反應如此之大。
“而如今官家想要一展雄圖大業,沒有錢財是萬萬辦不到的,而如今為大宋的賦稅想要增加,唯一的途徑就是增加商稅,而商賈如今的處境同樣也不好,地位低下,世人鄙視,官吏敲詐勒索,更有官員口中鄙視商賈,卻縱容家屬家僕經商,偷稅漏稅,這同樣也是商稅增加的阻礙!”範正話語一轉道。
不少官員頓時臉色一變,除了個別心中坦蕩的官員之外,很多官員心中皆有鬼,因為範正直接觸動了內心的秘密。
“哼!”
趙煦並未有言語,而是冷哼一聲,猶如在一眾官員心中響起一道驚雷。
不少官員心中一顫,頓時背後冷汗直流,畢竟他們的事情根本經不起審查,一旦朝廷較真審查,那他們將會再難遁形。
範正繼續道:“微臣提議組建商部,一來是朝廷也有國營作坊需要管理,以及對外貿易需要籌建市舶司!皆屬於商部管轄範圍,二來,則是規範官商之間的關係,官員及其親屬不得經商,不得和民爭利,此乃朝廷鐵律,三來,朝廷可以成功海上絲綢之路的成功,朝廷出面引導商賈,扶持商賈,大宋的賦稅畢竟更進一步,別說是萬萬貫的賦稅,甚至日後兩萬萬貫的賦稅甚至更高也未嘗不可能實現。”
“兩萬萬貫!”
範正話語一落,頓時滿朝百官陷入了遐想,萬萬貫的賦稅已經是歷朝之最,都已經讓百官為之歡呼,兩萬萬貫又是何等的概念,更何況還有更多。
“這可能麼?”
也有官員質疑道。
範正傲然道:“當然可能,從真宗朝到如今大宋的賦稅已經翻了幾番,萬萬貫到兩萬萬貫不過是翻了一番,只要我朝成立商部,引導扶持商賈,按照每年百分五左右的遞增,不到二十年,大宋的賦稅突破兩萬萬貫。”
“二十年!”
“兩萬萬貫!”
百官頓時呼吸一滯,按照範正的計算,突破兩萬萬貫並非不可能。
“歷朝歷代皆重農抑商,而我大宋成立商部,豈不是有違歷代的祖制!”楊畏依舊猶豫不決道。
新舊兩黨紛紛點頭,成立商部那就代表大宋將會由原來的中立,變成了重商,畢竟他們還要指望商賈繳納賦稅。
範正反駁道:“歷朝歷代的確是重農抑商,然而歷朝歷代卻沒有收復燕雲十六州的重任,並沒有大宋所面臨的強大的外敵,大宋想要收復燕雲十六州,甚至是一統天下,那就必須用足夠的錢糧,而能夠為大宋提供更多的賦稅商賈,是抱守殘缺,還是成立商部,為大宋一統天下打好基礎,那就看官家如何選擇。”
剎那間,百官的目光都集中在趙煦的身上。
趙煦沉思片刻道:“此事幹系重大,朕需要從長計議!”
“官家英明!”
百官紛紛拱手道,然而任誰都明白,官家定然心動了,畢竟相比於商人,燕雲十六州才是大宋歷朝歷代最大的心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