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該如何是好?”一眾士大夫皺眉道。

全城義務教育可是一眾士大夫文治的功績,如今才剛剛開始就爆出最大的短板。

“範太丞,你可有良方?”趙煦習慣性的向範正問策道。

範正朗聲道:“想招夫子很簡單,諸位大人心中也知道此方,只是諸位大人不願意用罷了!”

“哦!竟有此事!”趙煦不解道。

一眾百官也紛紛沉默不語。

蔡卞乃是老好人,無奈道:“範太丞所說的方法,定然是招募秀才不夠,就去招募童生,童生不夠,能夠識字之人即可。”

範正點頭道:“不錯,三京乃是我大宋重地,識字之人頗多,想要找到童生擔任夫子我想是綽綽有餘。”

楊畏率先反對道:“此法雖然能夠招夠夫子,然而卻良莠不齊,全城教育乃是大宋百年大計,又豈能濫竽充數。”

其他百官也紛紛點頭,這正是他們顧慮之事,如果推廣全城義務教育,那天下夫子的缺口將會更大,降低標準不過是飲鴆止渴罷了!

呂大防補充道:“這才三京推行全城義務教育就遇到了如此難題,日後將義務教育推廣到大宋諸城,甚至將義務教育推廣整個大宋,恐怕所需的夫子將會是天文數字,又豈能如此輕率的解決。”

範正揚眉道:“這麼說,爾等是想要讓秀才和舉人來擔任夫子?”

百官被猜中心思,不由有些郝然。

在大宋四京中,開封城的夫子很多都是舉人擔任,最低也是秀才,而其他三京則是童生擔任夫子,這其中的區別實在是天差地別,自然讓其他三京不滿。

範正嘿嘿一笑道:“諸位若是想要舉人和秀才擔任夫子,也並非沒有方法,只怕諸位不敢用!”

“傳授聖人之道,推廣全民教育乃是大宋百年大計,只要能夠讓天下百姓皆受聖人之道,哪怕是邪方,老夫也照用不誤!”呂大防慷慨激昂道。

在呂大防看來,推廣全民教育可是文人最大的榮耀,他作為當朝宰相,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

“那就好辦了!根據朝廷記載,我朝科舉考試中,平均中舉的年齡是二十九歲,而中進士的平均年齡大約在三十四歲,也就是說,人一旦過了三十五歲,其才華和學問都已經固定了,想要再進步幾乎微乎其微。”範正正色道。

很多官員微微點頭,他們親身經歷過科舉,自然知道範正此言不假。

呂大防二十二歲就考上了進士,章惇同樣也是二十二歲就考上了進士,結果同族的侄兒章衡考上了狀元,章惇深以為恥,拒不受敕,扔掉敕誥回家。

兩年後再次科舉考試,最終再次進士及第,開封府府試第一名,這才為官。

蘇頌更不用說,同樣是二十二歲進士及第。

甚至能夠位列朝堂,大多都是年少中舉,否則根本爬不到如此高官。

“所以朝堂想要秀才和舉人擔任夫子,那就必須限制科舉考試的年齡,範某認為三十五歲的年齡最佳!”範正鄭重道。

“限制科舉考試的年齡!”

百官一片譁然,任誰都知道此方一出,天下舉子定然會一片譁然,畢竟他們窮首皓經一生,就為了科舉考試,然而如今朝堂之上,突然說不讓考了,這讓他們如何能夠接受。

“不錯!只有限制科舉考試的年齡,過了三十五歲的舉人和秀才,才會選擇去當夫子,否則一旦走上科舉之路,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會認命的。”範正攤攤手道。

百官再度沉默,正如範正所言,除非是心灰意冷,主動歸隱放棄科舉,科舉考試中,黑髮稚童和白髮老翁同坐一室乃是常見之事,六七十歲中進士的官員並非沒有。

“可是若是限制年齡,豈不是遺留賢才!”趙煦擔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