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會導致焦慮,而焦慮,會讓人的身體出現多種變化,從壽命的角度來看,是不利於人長壽的。

這一次朱元璋將朱棣放出去,也是為了讓他透口氣,鬆一鬆緊繃的神經。

朱棣的壓力來自於多個方面,其中最大的層面,就是朱元璋,這一點無可辯駁。

而朱元璋的目標,是在保證朱棣不死的情況下,更順暢的轉交國運。

因此,無論朱棣這一次做了什麼,只要他能夠安全回來,朱元璋都會給予肯定,好讓他能夠更大膽的一展宏圖。

至於這一次朱棣出行,會不會遇到什麼危險,朱元璋倒並不擔心。

首先,他對朱棣的能力非常放心,否則當初也不會選擇他成為承繼者。

其次,身處大明境內,能遇到什麼危險?即便是一些流賊,也不過是沒有受過訓練的土雞瓦狗,憑那幾下三腳貓功夫,絕難不倒常年在軍中廝混的朱棣。

再者,朱元璋已經預料到,這一次出行,朱棣絕對會帶上信得過的心腹,互相幫襯著,即便有什麼危險,也能逢凶化吉。

當然,最主要的因素還在於,國運一直保持著昂揚向上的狀態。

國運昂揚向上的狀態,證明了這個承繼者命硬,短時間內絕不會有生命危險。

尋常人所說的算命測字看面相,看的就是一個人未來的運勢,即命格交織下,必定會有一定的規律。

朱元璋用不著這麼麻煩,他透過體內國運的狀態,就足以判斷出承繼者的安危狀況,以及大明未來的發展前景。

就目前來看,發展前景非常良好,勢頭強勁,至少未來四五十年內,會一直走上坡路。

四五十年吶,或許那時候的他,已經打破凡俗桎梏,在這世間逍遙快活,真正的陸地神仙,尋常人見了,都得跪地求保佑。

大明前景甚好,而他前景,也甚好,爭取在這兩三年間,將國運徹底轉交,他就再無束縛了。

想要做到這件事情,需要靠朱棣,靠朱高熾,多多改變一下他的制度,好讓國運更快的轉交。

想到此處,朱元璋又想起了之前交代給朱高熾的事情,也不知道進展如何,便問道:“高熾,咱先前交給你的考核制度的章程,做得怎麼樣了?”

“並不是很順利。”

朱高熾搖了搖頭,關於考核制度的章程,他已經甩給了閣部,期待著閣部能有什麼好的方案。

只是目前閣部內文武混雜,做起事來速度實在不快,倒不是說他們沒有智慧,而是這文武合謀,經常性的會發生爭吵,都變成了嘴皮子上的功夫。

目前看來,閣部內並不是鐵板一塊,文武先天性的有幾分水火不容的滋味,二者彼此制衡,倒不必擔心結黨營私的事情。

但帶來的壞處十分明顯,閣部的效率實在是太低了,一件事情能吵很久,才會得出統一的答案。

朱高熾正為這件事情憂心著呢,文華殿都快給吵翻天了,每日裡都有咆哮聲傳來,尤其是涼國公藍玉,那嗓門實在是大,就差沒給文華殿給掀開了蓋。

雖說不必擔心閣部未來會威脅到皇權,但這種低下的效率,時間一長,恐怕日後閣部能不能存在都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