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與徐妙雲俱驚之,老爺子這意思已經很明確了啊!

這分明是要將才十四歲的朱高熾,當皇太孫培養,如此殊榮,實在讓他們始料未及。

朱棣更是道:“爹,熾兒才十四歲,是不是太早了些?”

“早?甘羅十二歲就成了秦國的丞相;霍去病十八歲封冠軍侯,封狼居胥;莫宣卿十七歲就考取狀元。高熾現在十四歲,咱覺得他必不會弱於他們,協助你處理政務,有什麼不可以?”

“只是這孩子身體不好,兒臣擔心他過於勞累。”

朱棣心道,老爺子您說的這幾位,可都是英年早逝的型別啊,真這樣類比我的好大兒還要不要了?

這要是換做旁人,早一巴掌上去了,奈何說話的是自家老爹,朱棣一點脾氣也沒有,只能搬出來這一句,希望能暫緩兩年。

十四歲處理朝政,歷史上哪個君王如此,那些個及早繼位的年輕君王,也都是有柱國大臣輔佐。

現在倒好,十四歲的兒子輔佐年富力強的老子,這是什麼道理?傳揚出去,怕是會讓人覺得他不行!

朱棣頭疼不已,心知自家老爺子的心思絕不是一般人能夠改變,正想著什麼法子,卻聽朱元璋道:“這一點你不必操心,咱已經有了法子,可將高熾的疾病治好。”

“爹,您還有這本事?”

朱棣記得,老爹是乞討出家而後起義出道,什麼時候還有遊方郎中這一段經歷了?連宮中的御醫都沒有法子,老爹能有?

但眼下老爹已經金口玉言定了下來,朱棣也好反駁,只好答應下來。

而朱高熾,則是有些暈乎乎的,入文華堂讀書他預想到了,但是入文華殿輔助處理政務,他真的未曾想過,這其中深意,相當於將他當成是皇太孫培養。

待得朱棣爭辯失敗之後,朱高熾這才拜謝道:“孫兒謝過皇爺爺。”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氣氛很快和諧起來,只不過朱棣直接被趕去文華殿議事了,只留下徐妙雲和朱高熾陪著朱元璋聊天。

被趕出來的朱棣很是無語,心說這隔輩親實在是不講道理,好端端的兒子不要,反而去親近孫子。

不過自家好大兒能受到老爹的喜愛,朱棣心中也是高興,這意味著他地位更加穩固,而且那些文臣,也未必會反對於他。

心情不錯的朱棣,想起來老爹近些日子提出的兩件事情,頓覺麻煩,這宮廷食譜的改制倒還好說,基本不會有什麼壓力。

但是之前提到的征伐之事,朱棣已經能夠預料到,一旦提起,必定會遭受到文官的集體反對。

“不成,得把這壓力分擔下去,不能我一人去承受文官的壓力!”

朱棣思緒一動,便命人宣召六部尚書以及諸位國公前來文華殿議事。

很快,文華殿內人頭攢動,這一回不止是文官,還有武將,都是大明朝權力巔峰上那一小撮人,站在文華殿中,也是涇渭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