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臣明白。”

朱棣委屈,但他不說,只是心中無奈,心道我能和妙雲比嗎,這可是您最疼愛的兒媳婦。

諸多皇子之中,唯有朱標和朱棣髮妻,身份最為尊貴,朱標髮妻常氏乃是開平王常遇春之女。

而徐妙雲,則是中山王徐達之女。

無論是開平王常遇春,還是中山王徐達,都是明初開國功臣之中,最為尊貴的那一批。

徐達更是被譽為開國六王之首,朱元璋倚重其為萬里長城,其子孫後代永享榮華富貴,地位尊崇。

故此,徐妙雲的地位可不低,沒有賜婚之時,常年在宮中跟隨馬皇后學習,與朱棣更是很早相識,年少伉儷,關係十分親近。

有些話,徐妙雲可以直言不諱,但朱棣可沒這個膽子,老朱家一脈相承的怕老爹,在此展現的淋漓盡致。

朱元璋沒再去問朱棣,知道這小子絕對不會這麼快最決定,又看向胖乎乎的朱高熾,道:“高熾,這件事情,說說你的看法。”

“回皇爺爺的話,孫兒認為母親說的有理。昔年神農嘗百草,親制五穀,傳至後世,至此已有數千年。醫家孫思邈也曾言: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米粳為佳,勿進肥濃羹腥、酥油酪飲,善養性者常須少食肉,多食素。《黃帝內經》說:鹹走血,多食之令人渴。”

朱高熾讀書廣博,引經據典,繼續道:“而今天下安定,黎庶安平,全賴皇爺爺文治武功,夜耕不輟。孫兒認為,為君者飲食應當上合天心,下體民情,中符體魄,以修身養性為最佳。如今宮廷菜譜,重油重鹽,實非君子所求,故應改制,以順天地。”

這一番話下來,說得朱元璋連連點頭,看向大胖孫的眼神更加喜愛,再看一眼朱棣,就頗有些恨鐵不成鋼了。

早知道咱家大胖孫如此優秀,當初何必召你回京,連說個宮廷菜譜的事情,都這般磨磨蹭蹭。

他心下開心,招了招手,道:“高熾你來。”

朱高熾由太監攙扶著,慢騰騰的挪到了朱元璋面前,還有幾分氣喘,顯然是因肥胖而導致的身體太虛。

對此,朱元璋並不著急,他身為大修,自然有方法調理朱高熾的身體,只是一上手,便知道朱高熾純粹是因為營養過剩無法消耗而導致的虛胖,好生調理就行。

他喊朱高熾來,並非是無緣無故,俗話說有志不在年高,有才不在年少。甘羅十二歲便可拜相,天縱奇才便可用之,朱高熾剛才那一番話,正戳中朱元璋內心。

他想要的是什麼,是實實在在的方案,而並非一些虛頭巴腦的東西。

朝中臣子恐懼於他的威嚴,給方案之時多有顧忌,因此總不敢出格。

太子朱棣則是年歲漸長,愈發圓滑,處理事情已漸趨滴水不漏,也不敢有出格舉動。

這二者,對於他之前制定下的政策,難以有太多突破,還需要耗費時間進行調教,這關鍵的節點,正好可以讓朱高熾接續上。

朱元璋越看越滿意,這好胖孫,除了胖一點挫一點,並沒有什麼問題,加之年少,更敢於表露意見,實在讓他心喜。

稍作思索,朱元璋道:“自今日起,朱高熾入文華堂學習,著劉三吾主教。另外,每日抽出一個時辰,朱高熾協助太子朱棣處理政務,以增其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