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就是半年後,天宇星海一號造車工廠,第一輛汽車正式落地,馬天把他命名為“天明一號”。

天明一號搭載了行業領先的雙擎雙模技術,將大功率驅動電機與1.5TID黃金節能動力總成相結合,在混合動力模式下能輸出238kW的總功率和500Nm的總扭矩,0~100公里/小時加速時間僅為5.2秒,最高時速可達210公里/小時,保證強勁動力的同時,百公里油耗僅為1.5升。

而且作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新能源車,馬天也解決了充電難的壁壘,220V家用電源配合安裝一個專門的變電器就可以實現半小時快充。

這樣一個看起來還不錯的天明一號,卻是讓馬天覺得“垃圾”。

因為這是他閹割再閹割的版本,不但固態電池被他削得不成樣子,只能純續航150公里,很多功能比如智慧識別感應、智慧燈光、自動倒車入庫等功能,馬天都沒加上。

除了油電混動續航能達到600公里,加了一個智慧螢幕有小天語音助手之外,其它功能比如減震、防抖等都只是一般般,在馬天的最佳化下也只是做到了比其它車子強一點點而已。

為了降低成本,內部座椅等配置也是按大眾化路線走的。

為什麼這麼閹割?還不是怕那些車企們一下子就趴下了,然後老外們嚇死又玩不起,像天潤Ⅰ號給他禁了。

天潤Ⅰ號還可以走私,汽車卻是真的走私不了。

所以這次造車,馬天不能直接造一輛碾壓性的車出來,而是要像擠牙膏一樣,給他們那些車企一點希望,在佔有市場後再默默折磨、打擊。

身後的一群工程師還在狂歡,為自己造出第一輛車而欣喜。

馬天卻是意興闌珊,招了招手示意蘇錫華等主要工作人員來跟他來開會。

“現在第一輛車我們已經制造出來了,蘇錫華,伱大概算下成本吧,我的固態電池先不算進去。”馬天坐在主位上,問目前擔任汽車總建造工程師的蘇錫華道。

蘇錫華從包裡拿出一沓紙張,用筆也勾勾畫畫很久了才說道:“馬總,成本不太好計算準確的數字。但是隻從製造材料算,目前我預計,一輛車製造出來絕對要6萬以上了。當然,這個成本在流水線作業後肯定會降低。”

馬天點了點頭,也是沉思起來,他的閹割版電池成本大概在7萬,也就是說整車成本目前加起來有13萬,流水線作業後再降低估計也就降10%左右,成本到了12萬。

國內汽車售價要是由稅費、利潤、製造成本三部分組成,就國產汽車而言,稅費一般由消費稅、增值稅、購置稅、技術轉讓稅等稅費組成。

而稅費所佔的比例,差不多是整臺車售價的32%左右,而且這些稅種的費用是固定的,沒有什麼商量的餘地。

12萬?除掉各種稅、銷售成本什麼的,按通用的整車製造費用佔銷售價格43%左右算,那麼一輛天明一號汽車至少要賣20萬左右才有可能盈利,這還沒算研發成本。

這也難怪前期新能源車難推廣了,這價格確實不便宜,哪怕油電混動汽車有政府補貼的3.5萬,人們要買功能最low的天明一號,也要16.5萬。

不過,賣20萬,肯定要比目前的國產新能源車價效比高,比如今年12月比丫迪會上市的秦系列混動汽車,旗艦型、尊貴型售價分別為20.98萬元,18.98萬元。

馬天的天明一號肯定全方位都比他強一點,電池方面更是甩它一條街。

這樣想的話,好像定價20萬,對比丫迪有點殘忍,還是跟外來車輛競爭有意思。

“外國現在新能源車大概有哪幾款?價格是多少?”馬天問汽車市場總監馬方文道。

馬方文也是娓娓道來:

“豐田普銳斯價格23.98萬,CRZ混合動力汽車 28.88萬。

雷克薩斯CT 200h價格39萬,奧迪Q5 混合動力汽車74.58萬。

以及最貴的賓士S級 400混合動力145.8萬元。”

“多少?”馬天愣住了,好傢伙,賓士和寶馬為什麼這麼貴?

“給我把這兩輛車的引數給我搜集資料給我。”馬天下命令道。

……

看著賣145萬的賓士S級 400混合動力引數,馬天沉默了。

賓士S級400使用一臺V6汽油機和電動馬達共同驅動,3.5升汽油機提供205kW的功率,同時電動馬達亦可產生15kW的功率和160Nm的起動扭矩。兩者綜合可輸出的功率為220kW,綜合最大扭矩達到385Nm。

這是什麼垃圾啊,他的天明一號閹割成那個樣子也有最大238kW功率,最大扭矩達到了500Nm了。

就這破車賣將近150萬?難道是內部配置好?

馬天繼續看起了內部配置:

賓士S級400配備了起、停系統,當遇到紅綠燈停止時,發動機完全停止,以節省油耗;但一到綠燈,只要鬆開剎車踏板,發動機又重新開始工作……

中控和方向盤使用了不少的實木進行裝飾。給人一種很商務、很豪華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