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可能!?永貝里出場了?”

“第四官員是不是搞錯了?曼城居然用永貝里換下了達倫本特?”

“託雷斯已經下場了,本特是曼城場上唯一的前鋒,萬勝選擇換下達倫本特是為了什麼?”

“達倫本特之前表現不多,但他在前面作用還是很明顯的,至少,他吸引了切爾西的防守注意力,光是戰術作用,也不是永貝里能替代的……”

“永貝里?他是打什麼位置?”

“……”

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疑惑,他們完全看不懂這個換人,最關鍵的是,達倫本特被換下,就意味著曼城的陣容中,將不會有一個前鋒。

永貝里出場後,曼城場上11人,有1個門將,3個後衛,7箇中場……還有比這更奇葩的陣容嗎?7箇中場球員,曼城是要幹什麼?

看到這個換人,所有人都沒辦法理解,就連支援曼城的曼徹斯特電視臺,都在對換人有了疑問,甚至是……質疑!!

“萬勝或許做了個錯誤的換人,即便是要加強防守,也應該換上一名後衛,比如鄧恩,他就一直在替補席上!”

“永貝里的能力很全面,但他絕不是合格的後衛或前鋒!”

“沒有前鋒,曼城接下來要怎麼打?”

“無鋒?”

有人提出了這個概念,但任何聽到‘無鋒’概念的時候,都會感覺很好笑,在他們看到,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即便曼城踢的是世界最一流的技術足球,但‘無鋒’的概念還是太‘高大上’了,這種戰術基本是隻存在於理論中。

在各種評論分析中,也有專業的足球評論員,認為曼城就是要打‘無鋒’戰術,但他們只是提出概念,並解釋了一些理論上的打法。可他們不認為曼城能打的好,因為這種戰術對球隊、對球員的要求都太高了。

有足球評論員打趣道,“這支曼城的實力,還沒有‘衝出地球、飛入宇宙’。或許他們能依靠‘無鋒’擊敗一些小球會,可和同級別的切爾西進行比賽,就實在太冒險了。”意思就是說,曼城以一般陣型、擅長的戰術去比賽,肯定是能發揮的更好。

此外。還有一些媒體認為,“曼城其實就是想加強防守。”

“他們是聯賽第一,和切爾西交手,平局完全能夠接受,一場平局也足夠他們繼續在聯賽保持不敗,追平阿森納的49輪不敗記錄,總之,曼城就是要防守,有沒有前鋒根本無關緊要,光打反擊的話。莫瑞斯、厄齊爾等人也足夠了……”

之後的分析就是說曼城的‘保守’,抨擊一下萬勝只希望打平的‘保守想法’和‘功利足球思想’,對此展開一些批評之類的。

說出這些東西的媒體,顯然是對曼城和萬勝沒多少好感。

但是這種說法,卻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可,換個角度來講,任何人在萬勝的位置,或許都會選擇這麼做,這是對曼城最有利的。

另外,這也能夠解釋。“為什麼曼城會選擇換下場上唯一的前鋒。”

————

相比媒體而言,更需要考慮萬勝換人打算的,是切爾西主教練格蘭特。

兩支同級球隊比賽,也是兩隊主教練的直接比拼。如果一方進行換人調整。另一方都不知道這個調整意味著什麼的話,無疑在戰術應對上,另一方就會落入下風。

格蘭特就遇到了這種情況。

他不太明白曼城換下達倫本特的原因,一則是像媒體說的,達倫本特是曼城唯一的前鋒,二則。之前達倫本特表現可沒那麼差,正常來說,他是不應該被換下的,回想起來,上半場時託雷斯被換下,也讓人摸不到頭腦。

格蘭特就完全搞不懂了。

他腦子裡有些迷惑,近而認真看起比賽,希望能找到曼城做換人調整的原因。

萬勝則是很嚴肅的站在場邊。

剛剛的換人決定,是他做出來的,整個球場裡,也只有他最瞭解換人的目的。

媒體想的沒有錯,換下達倫本特,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加強防守,原因很簡單,永貝里出場能打後腰,他和艾拉諾布魯默能組成雙後腰,那麼球隊後場就形成3後衛、2後腰的組合,無疑防守就會變得更嚴密。

換人的另一個原因,則是要加強中後場的控制。

面對切爾西的前世,曼城後場防守有些不穩,球隊並不能保證防守的穩固,所以加強一下防守是必須的,而兩隊爭奪的關鍵點還是在中場,球隊有多名中場,可厄齊爾、席爾瓦等人都更擅長進攻,換上永貝里的目的,還是加強‘中後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