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明政殿裡,皇帝正握著一卷《漢冊》,似看非看,案上的花頂香爐正汩汩湧出白紫色的煙,此煙倒流觸桌面,如花開在上,十分好看。因此,此香得名“倒生花”。

外頭輕輕進來了大責太監,走到龍書案前,跪了下來,稟道:“陛下,皇后宮裡傳了太子去。”

皇帝的眼睛稍稍離開書頁,看了他一眼,旋又低下,壓著聲音道:“皇后還是疼愛太子的。”

大責太監低了低頭,接著道:“沈妃那邊差人來問,是否要著手準備今年的親谷禮。”

皇帝聞言,遂將手裡的書放下,蹙眉問道:“這不是皇后該操心的事兒嗎?沈妃來湊什麼熱鬧?”

“上個月,皇后娘娘因著身體不適,元以為不能行親谷禮了,就把這事兒交給了沈妃,陛下首肯的。”大責太監小心翼翼,生怕說了不該說的。

皇帝這才想起來這回事兒,一拍大腿,“啊,朕想起來了,只是如今皇后已然大好,便不要沈妃去操勞了,你去傳達一聲,還是長門宮來做這件事。”

“是,奴知道了。”大責太監領命就要出去。

“等等。”皇帝忽然喊住他。

大責太監連忙跪下,“陛下吩咐。”

“你去告訴沈妃,往後麗華就放在她宮裡養,不必再送到尹夫人那裡了。”皇帝口裡的麗華,正是二公主,生母趙妃早已病逝,便一直養在尹夫人宮裡。大公主麗珮已經出嫁,皇帝身邊就還有麗華和麗琅兩個女兒,都寶貝得很。可以說,誰養了這兩個姑娘,誰就能得到皇帝更多的青睞。

“奴明白了。”大責太監哪裡能不明白皇帝的所思所想呢。

皇帝見他離去,復又拿起了《漢冊》,這本書下正壓著的一張紙便露了出來,上頭正寫著一個名字——尹出雲。

昭陽殿內,大責太監剛剛將聖意宣達完畢出了宮門,沈妃便收到一封兄長的問安信。展信讀來,平常的問好,幾行清秀小字,卻是深宮最大的慰藉。

“拿去給陛下吧。”沈妃將信裝回了信封裡,交由宮娥送去明政殿。她很自覺,知道皇帝擔心後宮與前朝勾結,所以每次兄長來信她都要原封不動地送去明政殿。她也知道,這昭陽殿,很多眼睛,都不是她能左右的。

宮娥退下,沈妃站在正殿,環視了四周精美的陳設,南江國來的流英紗,瓊州所贈的海珊瑚,新宋出產的拜官窯,還有北庸的四盞高足雲上燈。昭陽殿裡,什麼都不缺,金石玉器,名人字畫,應有盡有,擺出來的不說是價值連城,也是坊間見不到的奇物。可是,物什都是冷的,她被一群冰冷之物簇擁著,並感覺不到昭陽,只覺得孤冷。

還好,馬上就要有人住進來了。

還是個可愛的女孩子。

她非常喜歡女孩。

“採英,讓人把雲上燈擦一擦,換換燭火,亮堂一點,有人要回家了。”她眼睛裡瑩瑩點點的淚光,閃爍著、跳動著,宛如跳動的燭焰,讓人心疼。

這樣驚動宮闈的訊息,自然最先傳到長門宮,王皇后正在看宮娥們給三公主選做衣裳的料子,外頭就進來人告訴了她此事。

“啟稟娘娘,陛下下旨,您身子已然大好,今年的親谷禮,照舊還是由您操辦。”小內監垂頭而立。

王皇后眼眸一亮,只是道:“知道了。”

但是小內監並沒有退下,還是站在原地,王皇后只道奇怪,遂問道:“還有別的事兒?”

“陛下還頒旨,讓二公主搬到昭陽殿去住,不必再回英和宮了。”

王皇后一愣,不禁冷笑了一聲,好啊,真是好手段,沈群梅,還真是我小瞧了你。她旋即抬頭,笑著看向小內監,“去吧,自己領五十大板,以後不用近前伺候了。”

小內監冷汗溼透了衣衫,他心裡只道,還好只是五十大板。要知道,上一個稟事的太監說錯了話,立時絞殺。他千恩萬謝地磕了一個頭,退了出去。

“娘娘,可是有什麼不對?”一身量打扮與其他人具不相同的宮娥走上前來,躬身問道。

“巧萃,你說,沈群梅是用了什麼法子,讓陛下把二公主交給了她?”王皇后凝眉思量。

巧萃眼珠一轉,方道:“應該不會吧,陛下的心意,誰能左右。”

王皇后微微搖頭,“不對,她自知親谷禮她沒可能再主持,所以故意跑到陛下面前去問親谷禮的事兒,就是為了讓陛下親口說出,不能再由她操持這句話,如此一來,陛下礙著沈可人的面子,也要給她補回來,有失有得,才是御下之道,而這個節骨眼……”說到此處,王皇后粲然一笑,恍然大悟。

她旋即看向巧萃,輕輕道:“尤濟事一黨尚未徹底連根拔除,英和宮尹氏的兄長尹出雲早就被陛下懷疑,如此一來,依照陛下的性子,自然要先給二公主找一個合適的養母,嘶,她好大膽。”

最後一句話,是誇,也是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