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政如鴆飲(第2/2頁)
章節報錯
太子的話就是管用,此言既出,眾人方都不再言語。
羅沉心裡還是不滿,但只能坐下,時不敏撣了撣袖子,再次捧起了《少子言》,江平撿起了地上的書簡,卷著放進了書箱。高屹不動聲色地看著這一切,最終只是輕輕地笑了。
羅明在天青影的第一堂課,隨著陣陣東風,以及飛掠的簷鳥不急不慢地傳到了明政殿內。王皇后正在龍書案旁研墨伺候御筆,大責太監便走了進來上前秉事。這個點兒,不過才下了早朝。
皇帝一邊聽著一邊批著奏摺,待大責太監稟報完畢,方問道:“孩子們,十幾歲的年紀,拌嘴而已。”
大責太監遂道:“陛下可要訓斥那羅沉?”
這句話問完,皇帝抬了抬眼,看著他,搖了搖頭,“罷了,羅保朝新掌敕事監,朕如若此時對他的兒子申飭太多,這不是打他的臉嗎?”
大責太監低頭說是,但是並未離去,皇帝於是道:“看來羅保朝這個庶出的小兒子倒算天資出眾,他今日既然解了《國章》,傳朕的旨意,讓他做個名正言順的太子伴讀,再告訴沈可人,讓他盯著點兒。”
“奴領旨。”大責太監這才領命下去。
王皇后在一旁細聽端倪,手上的功夫也漸漸停了下來,她細眉輕揚,好似入風柳、隨水紗,說不出的靈逸。“陛下太抬舉羅保朝了。”
“怎麼,你以為朕是抬舉他?”皇帝復接著批摺子。
王皇后略活動了活動十指,微微笑道:“太子的伴讀,陛下一直未定,臣妾知道,陛下是擔心如果選了不稱職的人,那就是耽誤太子的前路,這個人,要是個忠才雙全之人。”
“一個小地方來的庶出的孩子,談什麼忠才雙全?”皇帝筆下未停,伸手又拿了一本。
“我大魏青年才俊層出不窮,一代比一代傑出,當然不缺有才華的人,但是羅家的小兒子自幼不在東都,不沾染東都的這些湯湯水水,而今不過十來歲,可以培養,您看重的他的乾淨。”王皇后說完,看了一眼皇帝。
皇帝點了點頭,“嗯,是能培養。”
“您最近過於偏倚高羅二人。”王皇后輕輕地說出這句話,眼神一直看著皇帝的手。
此言一出,皇帝的手方頓了頓,他側過臉,帶著笑意問道:“皇后覺得朕過分了?”
王皇后眉目帶情,搖著頭道:“陛下做什麼都不過分,唯獨不能把臣子的地位抬得太高。”
皇帝只是挺了挺身子,鬆了鬆脖頸,“你呀,還是在想,讓薛家的小子來當伴讀,是不是?”
“薛家世代簪書,文治世家,臣妾也是為了太子著想,自然想找個最好的。”王皇后言語中滿是為母深情。
皇帝看著她,並沒有說話,而是放下手裡的筆,拉過了她的手來握住,語重心長道:“不是朕不想給太子最好的,敬一七歲就冊為太子,是年開天青影,招攬大臣子孫陪讀,朕的江山,百年之後,那都是他的,伴讀,雖然看似平常,可其實非常重要,你看沈可人,那是朕當年的伴讀,朕做了皇帝之後,賜他做了太傅,既要培養下一代皇帝,還要在朝堂上為朕奔波操勞,我朝不設實名宰相,太傅一位,便如同宰相了,薛家是好,可是已然位高權重,薛赫乃是文嗣院的大博士,統領我大魏文科,皇后不是不知道文科的重要吧,如若朕再啟用他的後人為太子伴讀,等將來敬一承繼大統,這以後,招賢納士,廣攬能臣的事情,可都要交到薛家手裡了。”
皇帝所說,王皇后心裡清楚得很,可是她是真的看好了薛家的門風。
終了,她只能稱道:“陛下以國家為重,臣妾妄言了。”
“哎,不是妄言,”皇帝連忙擺手,“你是皇后,監察朕的一言一行,是你的本分。”
王皇后頷首不言。
皇帝提起筆來,剛要下筆,遂指了指硯臺,“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