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波斯帝國(第1/4頁)
章節報錯
南亞細亞次大陸最為廣泛流行的教派,叫做吠陀教。
吠陀教並不是次大陸原生的宗教,而是來源於征服者,大概在夏王朝統治時期,一支北方的遊牧民族雅利安人進入了次大陸,他們透過征服土著居民,建立了現在的次大陸的政治結構。
雅利安人膚色偏白,屬於白種人,而原住民膚色偏黑。
為了使土著居民心甘情願的被征服,他們魔改了當時傳播的闡截二教的理念體系,只保留了部分修行的方法,然後創造了種姓制度。
種姓制度將人分為四等,從上到下依次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婆羅門代表祭司階級,掌握著最多最全的修行方法,剎帝利代表權貴階級,是國王和大臣,也掌握著部分修行方法,吠舍是平民,商人和工匠,首陀羅是奴隸。
其中婆羅門和剎帝利以及吠舍都是雅利安人,征服者,首陀羅是原住民,被征服者。
雅利安人透過吠陀教宣揚輪迴的概念,宣揚平民和奴隸這輩子好好做平民和奴隸,對貴族和主子全心全意的侍奉,下輩子就能轉身成為婆羅門或者剎帝利,透過這種宗教洗腦,維護自己的殖民統治。
這四種種姓在這個時代並沒有完全的定下,在各個地區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亞種姓’制度,但是歸根究底,就是一個區分階級,維護統治者利益的制度。
莫語自然是不喜歡吠陀教和種姓制度的。
所以他在傳教的時候,給佛教訂立的基礎教義裡就有,
第一,眾生平等,無論什麼種姓,所有人都可以透過修行達到覺悟超脫,
第二,反對個人崇拜,禁止弟子給他塑像立廟。
事實上,佛教一種無神教,佛教並不信奉任何神明,在佛道之中,任何修行者都可以透過自我的修行達到‘覺悟’也就是‘佛’的境界。
莫語不鼓勵弟子透過絕食,止息(主動止住呼吸到瀕死)這種苦修的方式修行,當然,他也不鼓勵縱慾享樂。
弟子可不可以吃肉?可以吃,只要不是為他所殺的肉都可以吃。
莫語自己也吃肉。
莫語並不是第一次傳教了,一切操作都很熟練,而佛教宣揚的眾生平等的概念吸引了大量的低種姓以及對種姓有異議的貴族加入,在很短的時間裡,佛教就迅速傳播開來。
佛教與道教不同,道教需要感悟天地,修行術法,而佛教只需要修煉自己,但是二者獲得的超凡能力都是實打實的。
在武力的支撐下,佛教進入了快速擴張期。
莫語的大乘佛教理念其實是在老人的小乘佛教的基礎上融入了部分他自己的道,在出世之中又宣揚入世,鼓勵弟子將修行方法傳播出去,鼓勵所有人修行。
有教無類,任何人都可以透過修行自身獲得超凡力量。
莫語在次大陸傳教四十六年,直到每一個邦國都佈滿了佛教的教徒。
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大乘佛道也漸漸圓滿。
於是他在末羅國停下了腳步。
此刻的多寶已經是一個胖胖的佛教徒的打扮,莫語並沒有對多寶傳教,但是多寶自己很喜歡佛法,於是莫語便度他入了佛教,改名彌勒。
彌勒,其實就是慈悲的意思。
多寶的佛道天分很高,僅僅四十六年就完成了佛道修行,覺悟成佛,成為了除莫語以外的佛教第一尊佛。
佛教的佛其實就是神話存在,彌勒道佛兩教都入了神話,實力堪比沒有一氣化三清前的莫語。
此刻彌勒正在南方傳教,莫語停下以後,就召回了彌勒。
——
三天後,在末羅國都城,莫語見到了彌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