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潔的布鞋踩在青翠的草地上,小腿掠過草叢,發出簌簌的聲響。

對於現在的莫語來說,無論多遠的距離,都可以使用空間跨越瞬間抵達。

他之前之所以一直徒步前行,不乏有在旅途中感悟紅塵的想法。

此刻他已經到達了自己想要到達的目的地,這裡似乎是個荒蕪的河灘,四周的都是鬱鬱蔥蔥的青草,只有不遠處類似於鳥喙突出的一片河灘上,有一顆長滿綠葉的碩大樹木。

而在那顆巨樹下,盤坐著一個衣衫襤褸的老人。

莫語腳步踏出,剎那間就越過了碧綠的草地,到達了那個老人的面前。

“你好。”

老人盤腿坐在樹下,他雖然身體蒼老瘦削,但是精神狀態卻出奇的好,宛如一根枯木之中燃燒著熊熊烈火。

莫語靜靜的注視著老人的面容,這是一張熟悉而陌生的面龐。

他摸了摸自己腰間的卡盒,有一張卡片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消失了。

【求道者】

朝聞道,夕死可矣。

這個老人的生命雖然枯朽,但是莫語透過世界規則,很容易可以得到這個老人的年齡不過三十餘歲。

他以凡人的身軀接近的道的本源,這些失去的生命就是這一次‘悟道’的代價。

“你好。”

莫語也盤腿坐在他的身前,對他輕輕點頭。

兩個人對視一眼,突然陷入了沉默。

莫語的道集三清於一體,最終化為道德經五千言,是他所見的道。

而眼前的老人,雖然莫語與他素昧平生,但是他很清楚,眼前的老人所見的道和他不一樣。

他們透過同樣的本源之道,悟出了完全不同的道。

道本無相,照見眾生。

兩人都沒有問對方的姓名,因為兩人在見到對方的第一眼,就知道對方是自己的‘道友’,求道途上的同行者。

這樣的沉默持續了大概一整天,在第二天的早晨,莫語說出了第一句話,“天地之間,以何為尊?”

老人聽見這句話之後,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而莫語回以一個平靜的笑容,說道,“天地之間,道為尊。”

他緩緩起身,看著眼前的山川河流,“故道者,天地自然,夫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眾生為芻狗,道在無為,無為而無所不為。”

這一句話,是莫語在簡述自己的道,莫語認為道是天地的核心,是萬物執行的規律,道看萬物眾生,都是一視同仁的都是平等的,放任眾生去發展。

所以成道的聖人也應該遵循道的執行規律,不以自己的私慾去幹預眾生自然的發展,放任自然,所以眾生才能休養生息,發展起來。

聖人看起來什麼都沒做,但是什麼都做了。

“人生有兩苦,自然之苦,自我之苦,自然之苦在生老病死,自我之苦在憂悲惱,愛別離、怨憎會、求而不得,此為苦諦。”

老人語氣平靜,他沒有肯定莫語,也沒有否定莫語,而是在平靜的敘述著自己的道,在為剛剛那句‘唯我獨尊’做解釋。

他認為,人生來就有兩種苦痛,一種是自然的苦痛,所有人都會經歷的苦痛,即生老病死,生雖然本身並沒有給人感覺苦痛,但是它是後面‘老病死’三種苦痛,其實都是源於生,所以生是一切苦痛的源頭。

除了自然的苦痛,還有一種苦痛是自我的苦痛,源於人主觀上的苦痛,這種苦痛主要有四個表現,

憂悲惱,即人自身的憂愁,悲傷,惱怒之苦。

愛別離,與所愛之人,所愛之物的別離之苦。

怨憎會,與所厭之人,所厭之物的憎恨之苦。

求而不得,所求而不得的落差之苦。

老人將這兩種痛苦,八類痛苦的表現,統稱苦諦,即關於苦的真理,人生來便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