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洛神賦圖(第2/2頁)
章節報錯
陳王歸鄄,途經洛川,一代文俊,憂傷感懷而作千古名篇《洛神賦》
一百多年後,長江岸邊,石頭城中,一代畫祖顧凱之,閱之有感,而作傳世畫卷《洛神賦圖》
文學之華彩與繪畫之精妙的完美結合,合成就賽爾斯繪畫史上一樁妙談佳話。
美院畢業的潘德,不會不知道眼前的景象,就是《洛神賦圖》中所描繪的曹直與洛神初見的場景。
他轉過頭來,看向身邊那位白巾束髮,粗布衣衫的中年文士。
《洛神賦圖》裡沒有這個人啊……
他是幹嘛的?
心中正疑惑時。
遠處景象忽然如紙上打翻了調料盤,無數紛雜色彩攪動著如春蠶吐絲般的線條,化作一幕斑駁離奇,驟然消散。
“此畫為吾舊時所作,其後筆法雖精進,然則再難超越此篇,汝可知為何?”
討論起繪畫之道來,潘德便似痴愚一般,將剛才的疑問拋諸腦後,渾然沒有抓住重點,一心思索起中年文士的問題來。
“我想,應該是作這幅畫時,所傾注的情感與畫卷共通,一筆一觸,渾然天成,並未經過多少思考加以雕琢吧!”
他煞有其事地說出自己的分析,中年文士臉上隨之露出一絲欣賞,潘德說完後看著他,驀然一驚,後知後覺地反應過來。
“你你你,你莫非就是……”
“如你所見,吾便是顧凱之。”
顧凱之!
這個名字,對於潘德來說,絲毫也不陌生!
他不像樂靈兒全靠天賦和家學,而是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學過來的,古今中外的大家們,各自畫風的特點與履歷,同樣是學習內容的一部分。
而在賽爾斯繪畫史上,顧凱之這個名字堪稱如雷貫耳,絲毫不必吳子道遜色多少。
甚至在某些事情上,顧凱之還要更為閃耀。
在他之前,調丹青而作畫者,皆成畫工。
自他之後,才成畫師!
賽爾斯國畫不重形體重神韻,是由他所創。
讓無數外國人歎服的山水墨畫,只需寥寥數筆,即可勾勒出千里江山,亦是從他開始。
被譽為「畫祖」
相傳,建康瓦棺寺落成時,他認捐百萬錢,閉於寺中一月,於寺牆之上畫成一副維摩詰,唯獨空出雙眸不點。
於是提出要求,點眸之日,第一天來看的人要花十萬錢,第二天來看的人需要五萬錢,第三天起開始便隨意。
點眸當日,瓦棺寺大開寺門,顧凱之筆尖一落,維摩詰像光照一寺,令所有圍觀的人歎服不已,俄而變得百萬錢捐獻給瓦棺寺。
人物肖像,飛禽走獸,顧凱之無一不通,無一不精,更是賽爾斯山水墨畫的鼻祖,後世畫家所用技法神韻,沒有哪個不受到顧凱之影響的。
這樣的人物,潘德當然要學。
甚至文化課考試的時候,顧凱之在賽爾斯繪畫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常常都是作為一道簡答大題的。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原本並沒有接觸過賽爾斯國畫的潘德,對這一傳承千年的繪畫種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