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 回不去的家鄉,何以安心(第3/3頁)
章節報錯
愚耕有五個舅舅,從大到小可以編為一舅二舅三舅四舅五舅,其中三舅四舅五舅都已在深圳搞了好幾年的裝潢,好像還混得過去,
聽說愚耕的五個舅舅以及其他一些人正組成一班人馬,在深圳那邊幹活路。
父母親大人看來有這等大好機會,愚耕理所當然要加入進去,
父母親大人哪裡能夠想象得到出門在外的那種無可奈何。
愚耕能想象得出,舅舅們在深圳那邊肯定很不容易,何況愚耕在工地上幹過活路,知道在工地上幹活路變數很大,
如果不是見於父母親大人的旨意,愚耕實在不忍心去深圳給舅舅們添麻煩,愚耕想走一條自己的路,卻不知道路在哪裡,
恐怕愚耕只有瞎碰瞎撞,最終才能摸索出一條路子。
11月23號,愚耕專門到茶陵縣城,預先辦好了期限為三個月的邊防證,
愚耕只聽說深圳那邊要邊防證,愚耕辦邊防證的目的並不明確,以為有邊防證總比沒邊防證好。
愚耕對深圳那邊的情況有所耳聞,以為深圳是個培養野心的地方,能使最老實的農民不再安心當個農民,
深圳敢為天下先什麼稀奇古怪的名堂,都可能在那裡發生,幾乎連道德倫理觀念也變了樣,
都什麼年代啦,都什麼年代啦,這種總想改變舊事物的論調,最先總會從深圳生產製造出來,
愚耕就算沒有去投奔舅舅們的這條路子,愚耕也會主動選擇去深圳碰撞碰撞,
愚耕欲要對深圳說一聲深圳我來也,你是我人生當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倒要看看都什麼年代啦,不信能完全變成另一種樣子。
愚耕辦好邊防證後,趕緊又專程到江西去打探舅舅們在深圳那邊的地址,以及其它相關情況,
結果碰巧鄰居家有人從深圳那邊打電話回來,那人也是跟愚耕的舅舅們一塊幹活路的,
那人讓愚耕間接得知,深圳那邊並不需要人了,愚耕好生沒趣,連舅舅們在深圳那邊的具體地址都還沒打探到,就火燒屁股似的返回家去,
暗自埋怨父母親大人不該濫施權威,難道非得要他去深圳投奔舅舅們不可。
愚耕還不敢輕易就違背父母親大人的旨意,三思而後行,
父母親大人也絕不會就這麼放棄讓愚耕去深圳投奔舅舅們的打算。
僅隔了兩三天於某個上午的十點多鐘,愚耕的外婆從十幾裡外的江西,不辭勞累專程徒步趕到愚耕家裡來。
愚耕的外婆是來下達通知的,說是愚耕的五舅昨晚正好與她通了電話,
經她在電話中將愚耕的情況一說,愚耕的五舅也就答應讓愚耕到深圳那邊去。
愚耕的外婆也還帶來了一張留有寄信地址的信封,地址上寫得是深圳市布吉鎮崗頭村華為工地,
這也正是舅舅們的那班人馬在深圳那邊的地址。
愚耕的外婆催促愚耕,今天就快快動身按照信封上的地址去投奔舅舅們。
愚耕知道外婆一直對他很關心,這回更是讓愚耕過意不去,不好拂了外婆的旨意,
愚耕覺得很唐突,心存疑惑,猶猶豫豫,不能一下子把情緒調動起來。
父母親大人一聽到這個振奮人心的好訊息,反響強烈,一邊喊喊叫叫地命令愚耕趕快準備動身,一邊顧自替愚耕打點起來,
絕不允許愚耕還無動於衷,好像錯過了這個時機就去不成了。
愚耕見此情知拗不過去,惟命是從,佯裝乖覺。
愚耕出門的時候,父母親大人也只無關緊要地唸叨幾聲,父母親大人以為愚耕只要能夠出門去,就總比呆在家裡丟人現眼強多了,
愚耕只要還在家裡多呆一天都會成為父母親大人的一塊心病,這不能算是父母親大人的特有表現,
這是農村的普遍現象,愚耕對此現象特別敏感,就不作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