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這是工頭的原話,這又讓愚耕想起他是怎麼找來的,不堪回首,

18、愚耕毫無異議,覺得有了350元錢,就算是走出了困境,心裡踏實了許多,真是手中有糧心裡不慌。

16、下午四點的時候那貴州小夥子終於騎著單車風塵僕僕地趕回來了,而且還帶來了一位貴州老鄉,

17、工頭見那貴州小夥子回來,立即就給了貴州小夥子結了賬,

18、並還主動一本正經地要將死者的賬,也讓那貴州小夥子代替結了,生怕以後會被牽扯上,

19、那貴州小夥子也不推辭,並鄭重其事地寫了條,子,留作已替死者結了賬的證據,

20、死者生前的事也就一了百了,而死者死後的事卻不知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徹底了結。

21、那貴州小夥子反正被死者的事牽連了,就不怕牽連得更多,哪還會有錢不要。

16、愚耕很快了解到,那貴州老鄉其實也是死者生前的親密朋友,

17、就在幾天前死者曾專門到他那裡玩過,

18、今天那貴州小夥子專程給他傳報噩耗,他也就坐那貴州小夥子的腳踏車趕來了,

19、由於死者死得太突然太不值了,使得那貴州小夥子那貴州老鄉做為死者生前的好友,對死者有一股莫名的怨恨無從發洩,

20、甚至以為這是天意,該當要死,嘴裡老總是念叨個沒完沒了,神神道道,迷信宿命論,

21、欲要從中麻痺自己的感情,節哀順便,

22、另一班人馬中也有個別貴州人,同樣對死者懷有情感,難以消釋。

愚耕對死者的死頗有看法,能與他們就此進行談論,打成一片。

19、那貴州老鄉與愚耕比較投緣,再加上那貴州小夥子的關係,使得那貴州老鄉與愚耕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20、那貴州老鄉稍微瞭解到愚耕的一些情況後,就主動表態明天就順便帶愚耕到他那裡去找活路,

21、聽那貴州老鄉的口氣,好像這只是舉手之勞,不足掛齒,愚耕明天只要跟他去就馬上可以有活路幹,

22、那貴州老鄉還事先就跟愚耕說明,那是打混凝土的活路,比較自由。

有這等好事愚耕當然會領情,

愚耕雖然還不清楚那貴州老鄉是幹什麼的,但愚耕憑直覺就認為完全可靠,不必多慮,愚耕也誠心誠意想交這個朋友,

愚耕很想試試出門靠朋友,會有什麼好處,

愚耕並不認為幹打混凝的活路,會有失身份,

既然出門打工就是這個樣子,

愚耕好像已經無論幹什麼活路都與他的理想沒有多大關係,

愚耕還不清楚他的理想是什麼,勿庸刻意做出什麼選擇,也就順其自然,無可無不可。

就連工頭也曾在那貴州老鄉的面前替愚耕說情,趁熱打鐵,

說是愚耕剛來的時候,實在是很慘,愚耕在這裡幹活路的表現也不錯,正需要那貴州老鄉帶愚耕去找活路,

好像愚耕從此就應該走上這條打工的道路,不然就會倒退。

愚耕也就更加珍惜那貴州老鄉的一片好意,這是上天安排好了的,這幾乎是死者用一條生命在牽線搭橋,

愚耕並不認為他主動各自去找活路,去找工廠,就一定會比這好,

愚耕更不認為他跟那貴州老鄉去找活路,就等於是從此走上了這條打工的道路,

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不過是在現實中被動作出反應罷了,不能算是愚耕主動採取的行動。

也就不能看作是從此走上了這條打工的道路。

愚耕確實還沒有做什麼長遠打算。也還不適宜任何打算。真是還不如被逼著讓他走上一條唯一能走的道路。

19、天黑以後,那幾個貴州人按照他們那裡的習俗將死者的遺物堆一堆燒了個精光,

20、唯有死者的蚊賬讓愚耕拿去了,愚耕一點也不忌諱,這是何等的唯物主義,一點唯心主義都沒有,連死人的蚊帳都敢拿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