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宮裡那麼平衡的情況,也是秦清雪和皇帝的有意為之,為了掌控各個權勢滔天的世家,給他們一府一個皇子,穩住了他們,讓他們覺得自己家的孩子,都有得到皇位的可能。

然後再慢慢抽絲剝繭般的削弱他們的實力,到了時機成熟到時候,在對他們下手,就易如反掌了。

就像戶部尚書劉彰和吏部尚書王遠,這就是最好的證明,他們太有城府會算計了,把各方勢利都考慮在內,利用瑞親王府和宰相門下的高威之子的死,順水推舟用來打擊劉彰,遷出了王遠。

當然,這裡面貢獻最大其實是東方宏昌,他利用毒品控制劉天華,偷出劉彰的犯罪證據,才導致劉彰那麼快倒臺的!

什麼是玩弄人心的高手,人家才是,自己這點小伎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而此時辰國的京城裡,因為皇后的轟然離世,整個格局發生了改變。

東方建宇在皇后出殯之後,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面,向皇帝東方御請罪,一請自己管理不好家宅,害太子妃自縊未遂,丟了皇家的臉面。

二請自己曾經的謀士,誤解了自己的意思,到大皇子東方弘基的府上,挑撥蠱惑東方弘基在三皇子東方浩宇和四皇子東方宏昌,治水的過程中實施刺殺,雖然也是未遂,但自己心裡愧疚!

如今自己牽掛的母后也久病離世,自己沒有了牽掛,特自請其罪,辭去東宮太子之位,去皇陵守護列祖列宗,以贖自己的罪過。

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面,面色哀苦言辭鑿鑿,沒有一絲留戀不捨之色,顯然去意已決!

東方御思前想後了許久,想到了在皇后死後,他日日愁苦,頹廢萎靡不振,應該是覺得在後宮裡,沒有了皇后的支援,又得罪了前朝宰相府的岳丈舅舅!

顯然是心灰意冷沒了奪得皇位的信心,在聯想到在許久之前,皇后就讓他遠離是非,去皇陵守陵留住一家三口的性命,這個時機他來請罪,也在常理之中,倒是恰逢其時。

可他是真的心灰意冷離開,還是故意暴出之前的案件爭議點,以退為進,保住自己現在的位置,東方御還有些拿捏不準,自己這個兒子與他母親一樣,心思多著呢!

東方垚和東方磊,則讓兵部尚書李源在朝堂上,言辭誠懇的挽留太子東方建宇,言太子睿智沉穩,是國之棟樑,其他皇子沒有一人能與之匹敵,放太子走就是暴殄天物。

他的一席話提醒了文武百官,是呀!拋開太子殿下不談,其他的那幾位殿下,哪有治國之才呀?如果讓太子殿下就這麼自請離宮了,辰國的將來,該如何是好?

思及此,眾百官紛紛上表,希望皇帝陛下能能寬恕原諒太子殿下,哪怕是罰些俸銀已示懲罰也好呀!

新晉戶部尚書秦賢德字錦程,這位陛下面前的紅人,卻低垂著眼簾,冷眼旁觀著,不發表任何意見言語。

而東方宏昌的外祖父熊業和舅舅熊懷志,豈會放過這大好機會,不遺餘力的鼓動帶著節奏,訴說太子殿下的心狠手辣,居然對手足同胞下了黑手!

雖然沒有成功,但難保以後不會繼續迫害兄弟手足,請願皇帝陛下要嚴懲太子殿下。

導致朝堂上,立即分成兩個派系,唇槍舌戰起來,誰都不甘示弱!

皇帝暗暗磨牙,心裡覺得太子與瑞親王府交往密切,居心叵測更勝一籌,很有可能已經達成了某種共識,只待他們保住了太子如今的位置,就可以有所圖謀了!

自己豈會讓他們如願,全然不顧大部分文武百官的反對,立即就同意了東方建宇的請求。

就這樣即使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的文武百官,違心的奉承陛下英明!心裡也都知道最佳的繼位人選,太子殿下東方建宇遠離了朝堂中心的位置了!

被廢太子之位的東方建宇,帶著妻子幼兒,黯淡無光的離開了生活了半輩子的京城,這麼多年的風光無限,卻沒有一個人敢去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