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渣理所當然不花錢在回梁家村的路費上,村裡路那麼難走,條件那麼艱苦,誰還想回來。

學校放假他就回自己家,或者去同學家玩。時間久了,他就更不想回梁家村。覺得那個地方是噩夢,總是提醒著他堂堂大學生配了個文盲。

除了村裡人湊的100,梁家把所有的積蓄給了董建業買收音機還不夠,還找親戚借了些錢。

梁家欠債太多,遲遲未還清,更沒有餘錢給原主去董渣讀書的城市去探親。

梁引弟不識幾個字,自己寫不了信,開始是找別人代筆,說來說去就是家裡好,你保重。

再之後為了省郵票,也因為無話可說,便不再通訊了。

村裡民風淳樸,此時還沒有離婚的概念,董建業是梁家女婿,就肯定會回來。都以為他讀完書,上班賺了錢之後會風風光光的回來。

以前出去讀書的村民,哪怕十幾二十年沒有音信,衣錦還鄉時就是全村人的光榮。

在鄉親們的意識裡,外出的人,根在這,家在這,走多遠,離多久都會回來,能有什麼不放心?

不光是梁引弟一家,村裡其他人,都萬萬沒想到他出去讀書後就再也不回來了。

當四年過去,董建業還沒回來,卻聽個知青說他已經在城市另娶。

梁引弟的舅舅哪裡還坐的住,帶著家人上門去討說法,結果被派出所抓住,扣了個聚眾鬧事的帽子,關了幾個月。

舅媽到處託關係,借了不少錢才把人撈出來,人出來的時候,已經瘦脫了相,村支書的官職也被擼了。

梁父梁母為了儘早還清新舊債務,農閒的時候去了鎮上大集體做短工。卻被對方找了個由頭,一分工資沒給,就把他們趕了出來。

梁引弟空守四年,被董建業無情拋棄,又見到家人為她討公道之後的悲慘遭遇,心灰意冷,只想幫家裡儘早還清欠債。

她和董建業沒領結婚證,因為結婚的時候才17歲,沒到法定年齡,農村此時只認酒不認證,沒幾戶去扯證,也就都沒當回事。

這事卻被董渣鑽了空子,否認自己是自願結婚,說他在法律上是單身。

沒有結婚證,離婚連形式上的雙方簽名都不用。董建業在那邊說自己當時是被逼迫結婚,因為女方設計勾引,梁家再以權勢逼迫。

信他話的人越來越多,對梁家村上門討說法的人非常不屑,認為他們是上門打秋風鬧事的刁民。

“你們說他們結婚了,那有證據嗎?結婚證呢?”

沒有結婚證,董建業就是單身!他想娶誰娶誰。

上趕著投懷送抱,不要臉的文盲,不知禮節的惡婦,就活該被拋棄!

男人不愛你,就該好好的躲起來,一家子跑出來丟人現人!

太多惡毒難聽的語言,梁家村去的幾個鄉親根本吵不贏他們。

最後不知道怎麼動起手,他們去的人少,根本不夠那邊打,個個都受了傷,還被抓進了牢房。

。。。

直到幾個月後才被放回來。

梁家村有些人為梁引弟鳴不平。還有些人說是她當年存心勾引,都是她惹的禍。

媒婆聽說梁家女婿跑了不回來了,就找上門。

為了100塊彩禮,梁引弟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再嫁。

只可惜她再次遇人不淑,第二任丈夫喝醉酒就控制不住對她拳腳相向,

她被打成習慣性流產,到死也沒有一兒半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