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引弟的舅舅是村支書,對於知青而言,村支書意味著,掌管工農兵大學推薦名額的官。

對於普通村裡人,村支書就和村長一樣,能寫會算,是有能力管事兒的人,全村的人都沾親帶故,對村支書倒不至於刻意討好巴結。

正因如此,十七歲的梁引弟怎麼都想不到,董建業只是為了得到她舅舅的推薦名額才跟她結婚。

他以教她識字為藉口,約她出來卻是一番真摯激情的表白,情竇初開的年紀,單純的少女,被哄的心神盪漾,真心以為對方要和她一輩子在一起。

因為她還不懂,這時候的大學,施行工農兵子弟推薦制究竟是個什麼意思。

知青只有拿到村支書的推薦名額才能參加考試,考試十分簡單,名額卻非常稀少。

拿到推薦名額就等於成功了一大半。

大部分知青下農村就是為了得到讀大學的推薦名額。

村民們不知道那些知青來的真實目的,以為所有的知青都是響應國家號召,到基層建設新農村。

鄉親們對支援農村建設的知青歡迎的不得了。家家戶戶都把自家的好東西分給他們。

樸素的莊稼人一想到,有文化的知識分子,離開了城市的安逸,到基層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建設新家園,心裡就火熱的不得了。

梁引弟也和村民一樣,她聽媽媽的話,把家裡的煮雞蛋當禮物送給知青們補身體。

她的熱情主動,被董建業看在眼裡,見她每次出手大方,董渣總是單獨約她,開始就為了有個水煮蛋吃。

畢竟知青的生活非常艱苦,董建業家庭條件很一般。平時吃的都是野菜糊糊,加雜麵窩窩。

今天董建業約梁引弟,傻妞還是照舊帶了雞蛋給他。

只是她沒想到,董建業是向她求愛,趁她驚訝的半天回不了神,渣男趁機又親又摸,甜言蜜語佔盡便宜。

關鍵時刻,她清醒過來,又緊張又害怕,掙扎中被扯掉了兩顆釦子,露出了歪斜鬆垮的肚兜。

二人拉扯聲引來了不遠處在知青點休息的幾位。頭髮凌亂,衣衫不整的梁引弟慌亂而逃。

村裡很快就有了風言風語,幾天後,董建業去梁家表示願意負責,條件是要村支書幫他換個教書的工作。

梁家人答應了,第二天,梁父和舅舅一起去買了半斤水果糖,五包煙,放工的時候送給村長,向他說明了情況和調職請求。

村長開會時宣傳了董建業同志願意紮根農村的好訊息,宣佈他以後在村小學教書,工分和做農活時一樣多。

有了知青教孩子讀書,村裡的孩子就能接受教育,這是天大的好事。

在此之前,大多數只能接受小學教育,初中要到鎮上才能讀。

自從前幾年學校停課後,半大的孩子都沒正式讀過書,只是在掃盲班隨意學了幾個字。

9歲10歲才開蒙識字的不在少數。農村老師教孩子,並不像後世的小學分級分班。

梁家村的小學就一間大屋子,所有學生都在一個班。

老師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進度,分別教育。等語文、數學書都學完了,就算畢業。

沒有文憑,老師說畢業,村裡開個證明就算畢業證。

後來全部聽課,只有去鎮上讀初中,村裡去的孩子寥寥無幾。

停課以前,甚至是很久以前,村裡特別有靈性的孩子,出去讀書的費用,都是靠全村人先幫著湊出來,這筆錢孩子父母家人再慢慢還。

董建業婚後當了一年村小學老師,第二年推薦上了工農兵大學,全村一起湊了100塊錢和50個蛋。

雞蛋不用還,錢必須記賬,家家戶戶都困難,每一塊錢都是硬從鄉親們嘴裡省出來的。

董建業讀大學三年都沒有回來,梁家人並不在意,以前讀書人出去十年八年才回來是常有的事。

梁家人叫董建業在學校吃飽吃好,別在吃上省錢,也別把錢花在路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