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上頭頂的觸角,約莫六尺高,看似光滑的面板其實是堅硬的外骨骼,形同一層天生護甲,浮現一圈圈黃黑交錯的紋理。

“蜂人”背後生有一對膜翅,喬安試著展翅飛行,感覺飛行能力比巨蜂形態略微笨拙了一些,但是比起鷹人形態還是強出一大截,依舊可以在空中懸停,自由進退。

最後,喬安還注意到自己的頭顱完全變成了巨蜂的模樣,根本看不出原本的形象。

初看時有些驚悚,不過習慣以後倒也不覺得有多難看。

喬安熟悉了一下混種形態的身體,過後再次發出意念,身體完全變回正常的人類形態。

走到鏡子跟前,喬安觀察自己的模樣。

乍一看,與感染“蟲化症”之前毫無區別。

然而當他靠近鏡子,仔細觀察左眼瞳孔,隱約可以看出瞳孔深處,有許多相互嵌合的六角形小眼面——這正是昆蟲複眼的特徵。

好在這一細節並不明顯,除非有人貼在他臉上看,否則很難發現瞳孔深處的異常跡象。

順利變回人類形體,壓在喬安心頭多時的那塊石頭,終於落了地。

相比“蟲化症”對健康的影響,喬安現在更好奇自己變成“蟲化人”之後,身體都發生了哪些改變。

以他當前的知識儲備,還無法解答這些問題,為此很有必要進行一番專題研究。

在好奇心和求知慾的驅動下,喬安簡直一分鐘都不想多等,飛快地下樓,以風捲殘雲的速度吃過早飯,直接變成鷹人飛往學校。

五分鐘過後,喬安降落在晨光籠罩、寂靜無聲的校園林間,變回人類形態,匆匆趕往奧法圖書館,埋頭查閱關於“蟲化症”的研究文獻。

喬安在圖書館泡了一整天,直到天色向晚才把視線從泛黃的紙頁上移開,揉了揉酸脹的眼睛,閉目養神。

這一整天下來,他翻閱了不下上百部期刊論文和專題著作。

學術界關於“蟲化症”的研究現狀,他已經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收穫很多,啟發很大,然而失望更大。

總得來說,奧法學術界關於“蟲化症”的相關研究太少了,對這種超自然疾病的發生和傳播機理都不甚明瞭,對於“蟲化人”的生理研究更是一片空白。

相比“蟲化症”,學者們顯然對這一疾病的“近親”——“獸化症”——更感興趣,後者的相關論著,比前者多十倍都不止。

喬安倒是能夠理解,學術界為何對這兩種很相似的疾病厚此薄彼。

“蟲化症”的病例,實在太過罕見,不易獲得研究樣本。

從歷史記錄來看,“蟲化症”大範圍爆發的疫情同樣非常罕見,本世紀以來還沒有一起相關疫情,以至於有些人樂觀地認為,這種超自然疾病正在走向滅絕。

反觀“獸化症”,那就大不一樣了。

正如人們往往把“天花”和“鼠疫”視為自然界烈性傳染病的代表,在超自然疾病領域,“獸化症”就是毫無爭議的熱門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