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曆15年,晨曦王國在完成國內的基本統一後,晨曦女王成為了唯一的貴族,唯一的聲音。

晨曦女王的聲望也呈現兩極分化,在晨曦王國內部,女王是有史以來在民眾中威望最高的君主。人們每天起來做的第1件事就是向女王獻上敬意,每天睡前的最後一件事也是向女王獻上敬意。

而在外面,晨曦女王成為了暴君的代名詞,她兇殘的名聲甚至走出了人類。

五年計劃第3年,真正的發展才剛剛開始。

在晨曦女王的號召下,兩千萬人化為一個整體,宛如一頭沉睡已久的巨龍睜開了眼睛。

請問,世界上最大奇蹟是什麼?

人民群眾創造的奇蹟。

龐大的人口紅利徹底展現,2000多萬人在政府的統籌下加入5年計劃中,為這個即將偉大的國度奉獻身心。

他們將荒地開墾成了富饒的田地,為河道添上了無數的手腳。他們打通了危機重重的森林,開闢出一條陽光大道。他們修建了一條水中的城牆,將水存起來。

他們在在田野上,在森林中,在荒地裡……在任何地方,奮力的勞作者。拼命的揮動手中的鋤頭,汗水如雨般落下。

新曆16年,晨曦完成了農業大邁進。

總耕地面積達到了6000多萬畝,比原本多了15,糧食產量更是屢創新高,達到了畝產平均250公斤(雜交水稻)。

飢餓從這一年開始,有史以來第一次遠離晨曦人民。在初步解決溫飽後,迎接晨曦的是一波數量龐大到難以預計的嬰兒潮。

人一吃飽就閒著,閒著肯定要找點事做。這個時代娛樂是極其匱乏的,原始的繁殖行為成為了夫妻之間最大的娛樂,再加上可沒有避孕這一說法,人口爆發是無法阻止的。

晨曦政府沒有能力統計究竟有多少嬰兒在這幾年出生,但他們知道數量超乎所有人想象。這種情況下迫使晨曦政府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精力,發展衛生,儘可能的降低嬰兒的死亡率。

其實就是宣傳從玄律那裡得到的育兒知識,真正建立醫療體系,他們現在還沒有那個能力。

年末,北方地區棉花種植已全面完成,總產量高達30萬噸。

新曆17年,晨曦王國與亞民國相續完成了第1個5年計劃,生產力得到全面解放,初步完成農業改革,初步實現溫飽。

這一年晨曦的國家認同與民族精神誕生,數以千萬的人,揮動著鋤頭高呼將一切獻給女王。

這一年沙漠的人民們徹底認識到了何謂紅色無數的孩童,坐在極其簡陋的教室內高唱自由之歌。

相較之下,兩個國家的差距在這裡徹底拉開,如果說亞明國的成果是1,那麼晨曦的成果就是2,甚至是3。畢竟體量擺在那裡,晨曦不管是人口還是國土都碾壓克西安,以前看超凡力量的時代沒什麼用,但在發展現代化的道路上體量就是發展的速度和力量,就是上限。

不過亞民國船小好調頭,社會改革進行的更加徹底,而晨曦是在玩火。

兩個國家已經徹底醒來,他們將奔向第2個5年計劃。

同年末,晨曦提出下一個五年計劃,實現全面溫飽,改善善於居民住所,建設現代化軍隊,建設輕重工業體系。

亞民國也隨後提出下一個5年計劃,大力發展完善農業,實現國內人均糧食達到150公斤,建立鄉鎮基礎醫療體系

第1個5年計劃,兩個國家的目標都是相同的,而第2個五年計劃兩個國家出現了非常明顯的區別

晨曦的野心很大,在完成了國內統一後,開始全面發展,軍事、工業、農業、教育都要一手抓。這種做法容易步子邁太大扯到蛋,事物是需要遵從客觀的循序漸進,不可能一蹶而就。

玄律對於這個5年計劃也給予了警告,提醒晨曦王國不要太急。就算有玄律的幫忙,沒有技術壁壘,晨曦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內強大起來。

晨曦政府也知道這一點,所以第2個5年計劃的發展絕大部分都集中在王都地區,其餘地方只需要專心發展農業。

……

新曆15年,6米高的巨大銅像坐落在帝國廣場中央,往來的達官貴族對此稱讚不已。

一個身著虎頭盔甲的男子站在銅像前,看了許久,沒有周圍達官顯貴的稱讚,只是感覺這一幕是何等的熟悉。

記得100多年前,這裡擺放的是上任皇帝的銅像,那個時候也是把上上任皇帝的銅像搬走。真是風水輪流轉,每一任皇帝都想讓自己的功績被人永遠銘記,但極少有人成功。

世界一直在變化,也一直在重複。

這時一道身影走到了自己身旁,略顯沙啞的聲音傳入耳中。

“元帥,怎麼有閒心來參觀這尊破雕像?”

布武轉頭望去,那是一個衣著簡樸,扎著一個馬尾,滿臉鬍渣的邋遢男子。

身上的長袍縫縫補補,手裡拄著根破柺杖,一瘸一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