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後期的F16都是多用途戰鬥機,不再是空優戰鬥機。

出售給印度的F16E/F也是如此。

此外,印度採購F16E/F,是要取代Mig27與“美洲虎”等中型攻擊機,而不是用來取代制空戰鬥機。

這些F16E/F全都是多用途型號。

理論上,F16E/F依然有很強的空戰能力,實際上,卻不怎麼樣。

最典型的,其實就是背部的兩具保型油箱。

保型油箱能夠在不嚴重降低飛行品質的情況下,大幅度提高戰鬥機的航程,但是肯定會降低戰鬥機的機動性。

說白了,只是結構死重就有幾百千克。

當初,巴基斯坦在採購JF20的時候,也提出希望華夏能夠設計保型油箱,以此提高戰鬥機的航程。

只是,在綜合考慮之後,巴基斯坦空軍最終放棄了這個要求。

很簡單,帶上保型油箱,JF20的機動性會變得更加糟糕,而由此增加的幾百千米航程卻沒有多少實戰意義。

相對於JF20,印度空軍的F16E/F更加笨重。

此外,這些F16E/F是在巴基斯坦領空作戰,而且印度空軍沒有幾架加油機,所以得為返航留下更多的燃油。

哪怕是空戰配置,F16E/F在保留三分之二機內燃油的時候,推重比也就0.9。

當然,現代格鬥空戰,更多的是在比拼格鬥導彈的效能。

JF20使用的是PL10A,而F16E使用的是AIM9X。

這兩種導彈,在效能上可以說是不分伯仲。

AIM9X要輕一些,而PL10A的毀傷能力要強一些。

顯然,戰鬥機的數量依然至關重要。

短短几分鐘,JF20機群就擊落了3架F16E。

只是,局面也在這個時候發生了改變。

第二梯隊的8架F16E趕到。

因為雙方的戰鬥機纏在一起,而且印度空軍沒有預警機在後方指揮空戰,所以這些印度戰鬥機沒有在幾十千米之外用AIM120A發起攻擊,畢竟很容易誤傷自己人,直接就進入了格鬥距離。

這下,交戰雙方變成了8比10。

差距不是很明顯,只是半數以是的JF20已經用掉了至少一枚格鬥導彈,還有2架用光了格鬥導彈。

顯然,這也是JF20的缺點,即通常只能攜帶2枚格鬥導彈。

只是,巴基斯坦飛行員沒有退卻,也不能退卻。

8比10的陣容,更不需要退卻。

其實,巴基斯坦飛行員心裡更有底氣。

為什麼?

在本土作戰,就算被擊落了,只要成功彈射跳傘,就能獲得己方人員營救,不用擔心被敵人俘虜。

顯然,印度飛行員就沒有這樣的底氣了。

此時,負責攻擊的8架F16E/F已經逼近。

只是,巴基斯坦空軍的8架JF17也在這個時候殺到。

雖然JF17不是F16E/F的對手,連F16C/D都打不過,但是制空狀態的JF17對付執行轟炸任務的F16E/F,還沒多大問題。

關鍵就是,JF17只需要迫使這些F16E/F提前丟掉炸彈與導彈,並不需要與之交戰。

遭到JF17的攔截,8架F16E/F被迫轉向規避。

到此,印度空軍的第二輪進攻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