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35AI偷襲之後緊急起飛的4架JF20還沒有趕到。

此外,在北面100多千米外,還有4架JF17。

在發現了F16E機群之後,4架JF20立即前出迎戰。

因為是在內線作戰,更因為該方向上的戰鬥機太少,所以這4架JF20都只在機腹中央掛點上攜帶了一具副油箱,機翼下的兩個過載掛點全部用複合掛架,各攜帶了兩枚中程空對空導彈。

也就是說,每架JF20帶了8枚SD10C。

F16E不是隱身戰鬥機,哪怕RCS值比Su30MKI小得多,也能被JF20在200千米外探測到。

進入交戰距離之後,4架JF20首先向前出的4架F16E發射導彈。

這四架F16E也在隨後用導彈發起反擊。

只是,F16E攜帶的是AIM120A,而不是AIM120D。

為什麼?

AIM120D太貴了,印度買不了多少。

當時,印度是在採購F35AI的時候,才一同採購了少量AIM120D,所以這些導彈全部提供給F35AI使用。

理論上,F16E同樣能使用AIM120D。

可惜,F35AI肯定無法攜帶AIM120A。

為此,印度空軍早就做了規定,F16E只能使用AIM120A。

這些導彈,其實大部分來自美國提供的援助,也就是美軍的二手貨,畢竟美軍也沒有多少可以使用AIM120A的戰鬥機了,與其花錢去處理掉庫存的導彈,還不如拿去送給印度做個順水人情。

當然,印度也為翻新這些導彈支付了一筆不算太少的費用。

與AIM120D相比,AIM120A最大的差距,其實就是沒有采用雙推力發動機,射程要近得多。

此外,AIM120A的導引頭也要稍微差一些,抗干擾能力明顯不如AIM120D。

對JF20這類目標,AIM120A的迎頭攻擊距離最多就60千米。

顯然,這個距離實在是太近了。

要知道,SD10C對F16E的迎頭攻擊距離肯定超過了80千米,理論上有120千米,實戰也能達到100千米左右。

接近40千米的差距,足夠決定空戰的勝負。

在完成了對SD10C的末段引導之後,4架JF20才轉向規避。

此時,F16E也在為發射的AIM120A提供末段引導,隨後就遭到攻擊,而且沒有時間進行規避。

4架F16E全被擊落!

4架JF20在成功避開了射來的AIM120A之後,再次轉向,開始攔截另外8架F16E。

此時,北面的4架JF17也已趕到。

面對來自兩個方向的威脅,8架F16E全都匆匆丟掉了攜帶的導彈與炸彈,以最快的速度轉向返航。

雖然很不光彩,但是保住性命比什麼都重要。

關鍵是,這些F16E都沒有攜帶多少對空彈藥,就算繼續突擊,也未必能夠突破JF20的防線。

再說了,掛著笨重的反輻射導彈與防區外彈藥,也沒辦法進行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