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就是,8枚AIM120D當中,有4枚直接就射偏了,根本就沒有鎖定目標,準確說離得太遠了。

只有4枚AIM120D鎖定了目標,其中2枚被ZDK05丟擲的干擾彈引開。

如果當時F35AI的飛行員繼續逼近ZDK05,不斷的為導彈提供中繼制導,8枚導彈都能逼近ZDK05。

顯然,只要再被一枚導彈擊中,那架ZDK05就會完蛋。

此外,在攻擊戰術上,印度空軍也極為死板。

仍然拿卡拉奇這邊的戰鬥來說,連續三波攻擊,印度空軍幾乎沒有做出調整,都是讓機群輪番上陣。

更要命的是,印度的戰鬥機都是從一個方向上進入。

如果能夠對戰術進行適當的調整,採用更有效的突擊方式,哪怕只是多選擇幾個突擊方向,也能給巴基斯坦空軍制造天大的麻煩。

別忘了,在該方向上,巴基斯坦空軍總共就只有20架JF20。

印度空軍似乎認為,能夠憑藉數量多得多的戰鬥機來壓垮巴基斯坦空軍。

問題是,在現代空戰中,數量真的是決定勝敗的主要因素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要知道,JF20在理論上最多能夠攜帶10枚SD10C與2枚PL10,火控雷達能夠同時跟蹤20個目標,最多能引導8枚SD10C攻擊其中8個威脅最大的目標,具有極強的防空截擊能力。

事實上,在最初的時候,J10A就被當成了輕型截擊機使用。

設計這種戰鬥機的時候,華夏空軍就明確要求得取代之前的截擊機,具備在本土執行截擊任務的能力。

當然,在實戰中,JF20一般攜帶4枚SD10C,最多也就8枚。

不管怎麼說,這是一種中型戰鬥機,航程不會太大,所以在執行防空任務的時候,特別是在任務目的不明確的時候,往往會攜帶幾具副油箱,至少也會在機腹的中心掛點上攜帶副油箱。

即便如此,JF20都有極為不錯的截擊能力。

面對這樣的JF20,數量還管用嗎?

顯然,哪怕用2枚SD10C對付一個目標,一架攜帶了8枚SD10C的JF20也能攔截四架敵機。

也就是說,印度空軍至少要擁有4倍的數量優勢,才能壓垮巴基斯坦空軍。

有嗎?

此外,巴基斯坦空軍是在內線作戰,機場就在後方不遠處,JF20能夠把出動週期控制在2個小時以內,而印度空軍是外線作戰,機場還在幾百、甚至上千千米之外,戰鬥機的出動週期在3個小時以上。

這意味著,印度戰鬥機的出動效率僅為巴基斯坦戰鬥機的一半左右。

把這個算上,印度空軍至少得擁有巴基斯坦空軍8倍的戰鬥機,才有希望用數量優勢來壓垮巴基斯坦空軍。

顯然,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為什麼?

別說印度空軍,華夏與美國空軍的戰鬥機也不可能是巴基斯坦的8倍之多。

可見,印度空軍在卡拉奇,甚至是在所有方向上遭遇的失敗,或者說是慘重損失,更多的還是自身出了問題,至少主要原因是在自己的身上,而不是說巴基斯坦空軍已經達到了世界級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