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里本來就是印度西北地區的交通樞紐中心,有四通八達的公路,還有數條通往西北地區的鐵路。

只要能夠控制一條鐵路,就基本上能夠解決物資運送的問題。

當然,更好的交通條件,也為巴軍的裝甲部隊快速挺進創造了基礎,成為了巴軍攻打新德里的關鍵因素。

可見,印度當局有足夠的理由擔心巴軍會攻打新德里。

事實果真如此?

顯然,印度當局並不知道,巴基斯坦連一份完整的作戰方案都沒有,憑什麼去攻打新德里?

再說了,在巴基斯坦的總體戰略上,就沒有這個部分。

換個角度,攻打新德里,能得到什麼?

要知道,這不是一場滅國之戰,巴基斯坦當局也沒有想過要消滅印度,甚至沒有想過要徹底打垮印度。

巴基斯坦當局追求的,其實只是有限的勝利,迫使印度坐下來談判。

那麼,還有什麼理由去攻打新德里?

相反,如果巴軍佔領了新德里,那才是天大的麻煩。

為啥?

到時候,演變成全面戰爭,印度就會進行全國動員。

更何況,印度手裡有數百枚核彈頭!

那麼,印度當局還擔心什麼呢?

其實,換個角度看就能明白了。

關鍵在那?

政權!

說得徹底一點,印度當局的這些擔憂,其實是為了保住執政地位,即確保國內的局勢能夠維持穩定。

攻打卡拉奇,有什麼好處?

雖然在理論上,只要打下卡拉奇,就能迫使巴基斯坦在談判中讓步,也就能夠透過談判獲得一些好處,從而開始談判,但是印度能夠得到的,其實也就只是巴基斯坦當局的有限讓步,而不是無條件的讓步,更不可能滿足印度提出的所有要求,比如把部隊撤回到衝突爆發之前的位置。

能得到什麼?

最多,也就只是克什米爾南部平原上的查謨。

這個結果,印度當局能夠接受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說白了,如果最終只是透過談判拿回查謨,那麼在戰爭結束之後,最遲在下一次大選之中,執政黨就會失去一切。

此外,能否打下卡拉奇都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