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戰的第25日,在停火期限到達之後,印巴雙方几乎同時發動進攻。

當然,首先開打的還是空軍。

與之前一樣,印度空軍在象徵性的出動了一批戰鬥機,跟巴基斯坦空軍交戰之後,就全場缺席。

為啥?

打不過啊。

只是在上午的幾場空戰中,印度空軍就損失了10多架戰鬥機,而巴基斯坦空軍則是零損失。

不是印度空軍不給力,而是給不了力。

打到現在,印度空軍已經損失了近300架戰鬥機,只是在空中被擊落的戰鬥機就超過了150架!

這是個什麼概念?

在留下了防備華夏的必要力量之後,印度空軍已經沒有戰鬥機可以呼叫了。

其實,當時印度空軍派往克什米爾的戰鬥機,全都是從東部抽調來的!

雖然印度空軍一直沒有公佈戰鬥損失,印度當局也沒有承認喪失奪取中空全的能力,但是根據戰後陸續公佈的一些資料,印度空軍在開戰20天之後,已經基本上喪失了跟巴基斯坦空軍爭奪制空權的能力。

此外,印度空軍還遭受了極為嚴重的非戰鬥損失。

啥?

根據不確切的統計,在這20多天的戰鬥裡面,只是Su30MKI就摔了大約30架!

這是個什麼概念?

印度空軍當時總共損失了大約140架Su30MKI,其中近半是在地面被炸燬的,因此在空中摔掉的,差不多跟被擊落的相當了。

此外,在剩下的Su30MKI中,有三分之二因為缺乏必要的維護保養,基本上喪失了作戰能力。

相對而言,美國與法國的戰鬥機要稍微好一點。

當時,在印度空軍中,法國戰鬥機的出動率是最高的。

只是,並不是說法國戰鬥機的質量最好。

為啥?

因為印度空軍的法國戰鬥機,特別是“陣風”,幾乎全都集中部署在東部地區,並沒有參與針對巴基斯坦的戰鬥。

也就是說,這些法國戰鬥機的出動量本來就不大。

因為沒有太大的戰鬥損失,所以法國戰鬥機的完好率較高。

至於美國戰鬥機,主要還是質量過硬。

要知道,按照出動量計算的話,F16E/F超過了Su30MKI,而F16E/F的完好率卻遠在Su30MKI之上。

為啥?

印度能夠獲得足夠多的零備件!

當時,美國為印度提供的最為主要的援助,就是確保印度的F16E/F機群能夠處於最佳狀態。

為此,美國額外向印度提供了上百臺發動機。

當然,在印度的美國人員也提供了極為巨大的幫助,特別是那些在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工作的美國技術專家。

可以說,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援,F16E/F機群的表現不會比Su30MKI好多少。

只可惜,印度的工業實力實在是太差了。

雖然美國提供了全力支援,但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一直沒有能夠提高F16E/F的生產效率!

在這20多天裡,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只向印度空軍交付了15架F16E/F。

這裡面,至少有9架是在戰前就已經完成了製造,只需要進行最後的測試。

也就是說,在接近一個月的時間內,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只生產了6架F16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