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巴基斯坦空軍每年都要跟華夏空軍進行一次對抗訓練。

也就是在這幾年,華夏空軍動用J20,參與了對抗訓練,讓巴基斯坦空軍熟悉了與第五代戰鬥交戰的方式。

關鍵,其實就是內線作戰,以及一體化防空系統。

對付五代機,關鍵是預警機,不過同時需要其他防空系統的協助,因此係統建設至關重要。

其實,也正是受此影響,巴基斯坦空軍開始全面採用華夏的武器裝備。

為什麼?

全都是來自華夏的武器裝備,才能夠建立起最有效的作戰體系,也才有望戰勝更加強大的印度空軍。

此外,跟華夏空軍對抗,還讓巴基斯坦空軍掌握了相關的戰術。

具體說來,其實就是內線作戰,壓縮防禦範圍,增強作戰部隊之間的聯絡,提高各參戰力量的靈活性。

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資訊化。

以JF20的雷達,肯定無法鎖定100多千米外的F35AI,其實對F35AI的探測距離也就在100千米左右。

理論上,JF20對F35AI的鎖定距離最多隻有60千米,也許只有40千米。

單獨跟F35AI交戰,JF20沒有任何勝算,甚至會在發現F35AI之前就被對方射來的導彈擊落。

當時,JF20的開火距離達到了80千米。

也就是說,JF20是在鎖定F35AI之前就發射了導彈。

這個距離,已經不能再近了。

為什麼?

AIM120D對迎頭目標的絕殺距離就是80千米,如果繼續逼近,4架JF20很有可能在開火之前就被擊落。

JF20為什麼能在如此遠的距離上開火?

很簡單,把引導空對空導彈的重任交給了ZDK05,也就是由預警機提供控制SD10C的中繼資訊。

只是,巴基斯坦空軍做得還不夠徹底。

ZDK05探測到的資訊,得首先發給JF20,然後由JF20來控制發射的導彈,而不是直接控制導彈。

當然,對付印度戰鬥機,這已經足夠了。

為什麼?

在得到ZDK05的支援之後,那些JF20就能立即轉向規避,從而避免進入AIM120D的射程。

正是如此,四架JF20全都擺脫了F35AI射來的AIM120D。

至於SD10C有沒有擊落F35AI,其實連巴基斯坦空軍都說不準。

為什麼?

當時,JF20已經轉向規避,所能掌握的資訊其實很少,最多能夠確認那些SD10C都到達了預定的自導區域。

問題是,F35AI在發射了導彈之後,肯定也會轉向規避。

此外,在避開了AIM120D之後,4架JF20並沒有用雷達重新鎖定目標,也就沒有為導彈提供最後的引導資訊。

雖然在理論上,SD10C在進入自導階段之後,會自動搜尋目標,然後發起攻擊,並不需要最後的引導,但是在實戰中,如果缺少最後一環,那麼SD10C往往無法順利到達目標附近。

顯然,JF20發射的SD10C未必擊中了F35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