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沙特,連華夏都不清楚FC31能在什麼時候定型。

幾年,還是十幾年?

等到FC31定型了,以色列恐怕已經玩轉了F35A,美國說不定就會把簡配版的F35A賣給沙特。

那麼,在FC31專案上砸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不就白費了嗎?

還有,在這種合作研製專案中,沙特除了提供資金,也沒別的作用,更別說透過合作獲得研製與生產先進戰鬥機的能力。

事實上,沙特也沒有打算獲得這樣的能力。

當然,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這就是,為FC31配套研製的中等推力軍用發動機才上馬幾年,而其研製週期很有可能長達十多年。

在此之前,FC31採用的其實是俄羅斯的發動機,即RD93。

至於華夏在RD93上仿製的S13,因為可靠性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效能也不夠好,所以未必會量產。

如果採用俄羅斯的發動機,那麼FC31的出口肯定要受到限制。

到時候,俄羅斯只需要切斷髮動機供應,就能讓沙特的FC31全部停飛。

其實,也正是這個原因,讓巴基斯坦也在FC31專案上徘徊不前,因為印度同樣可以透過對俄羅斯施加影響的方式,來阻止巴基斯坦獲得FC31,從而讓採購FC31充滿太多的未知風險。

當然,華夏本國對FC31的熱情都不夠高。

按照華夏空軍的發展規劃,未來確定要採購的四代機,只有J20。

不是說華夏空軍買不起第二種四代機,而是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J20的出廠價本來就不貴,而且在S15成熟之後,J20就能獲得絕不亞於F22A的作戰能力。

只要採購400到500架J20,華夏空軍就不需要更多的四代機了。

與J20搭配的,並不是像F35A這樣的低端戰鬥機,而是J10D、J11D與J16等價格更便宜的三代半。

連華夏空軍都沒有打算採購FC31,又怎麼可能積極推動FC31的研發工作呢?

當時,唯一的懸念就是華夏海軍,即華夏海軍很有可能效仿美國海軍,用FC31充當艦載戰鬥機。

只不過,這個希望也已破滅。

為什麼?

華夏海軍的004型航母,是貨真價實的核動力超級航母,標準排水量超過八萬噸,因此載機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對艦載戰鬥機的尺寸大幅度放寬,也就沒有理由選擇體積小,戰鬥力差的中型戰鬥機。

此外,J20的艦載版也已問世。

在華夏海軍的選型中,J20艦載版憑藉更大的噸位,在各方面都壓倒了FC31。

其實,從30年的使用週期來看,選擇J20為艦載戰鬥機比選擇FC31更划算,即可以跟空軍共享後勤保障體系。

美國海軍選擇了F35C,同樣是想與空軍的F35A共用後勤保障體系。

如果把完成研製工作需要的幾十億美元算上,加是艦載戰鬥機的採購量本來就不多,那麼選擇FC31的經濟效益就更低了。

可以說,不管怎麼看,華夏都沒有理由繼續推動FC31專案。

按照慣例,FC31將作為技術驗證機,為其開發的技術都會儲備起來,在開發下一代戰鬥機的時候用上。

其實,華夏與美國都已啟動了第五代戰鬥機的研製工作。

到這個時候,FC31徹底轉變為了國際合作專案。

說得直接點,就是在獲得了國外訂單之後,FC31專案才能繼續存在下去,不然就肯定會下馬。

所幸,這並非壞事,其實還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