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佈棄核,並且接受聯合國的監管之後,伊朗的生存環境大為改善。

隨著貿易禁運與出口限制等國際制裁陸續撤銷,伊朗的經濟開始發力,而國防現代化也提上了日程安排。

對伊朗來說,當務之急就是補上短板。

遭受國際制裁數十年,伊朗建立起了一套相對國家實力來說較為完善,也算得上是比較發達的軍事工業體系。

只是,在高科技領域,伊朗依然相當落後。

也就是說,伊朗能夠自行生產一些技術含量不是很高的武器裝備,卻造不出真正意義的先進裝備。

這個問題,在空軍裝備上體現得最為明顯。

能夠製造坦克,沒什麼了不起的,連朝鮮都能生產坦克,而且坦克的效能到底如何,上了戰場才知道。

當初,T72被吹得神乎其神,結果在海灣戰爭中被聯軍橫掃,就是最好的例證。

能造出戰鬥機,那就很了不起了。

放眼全球,能單獨研製、設計與製造先進戰鬥機的國家,總共只有四個,即美國、俄羅斯、華夏與法國。

就算安理會五常之一的英國,現在都不具備單獨製造戰鬥機的能力。

不管是現役的EF2000,還是昨日黃花的“狂風”,都是與其他國家聯合研製,最後一種英國單獨研製生產的戰鬥機,還是1978年首飛的“鷂”式,而且在嚴格意義上,這是一種帶有試驗性質的攻擊機,真正把“鷂”式發揚光大的是美國,即在“鷂”的基礎上研製出來的AV8B。

在第五代戰鬥機的時代,就只有美俄華具備單獨研製生產戰鬥機的能力。

當然,日本搞的“心神”試驗機,那可不叫戰鬥機。

至於伊朗,還是算了吧。

沒錯,伊朗也搞了幾架外形極為科幻的“戰鬥機”,有的還飛上了天,不過萊特兄弟在一百多年前就飛上了天。

對伊朗這樣的國家來說,自研就是扯淡,進口才是正道。

肯把戰鬥機賣給伊朗的就只有兩個國家,一個是俄羅斯,一個是華夏。

雖然陸續解除了對伊朗的軍事禁運,外交關係也在逐步恢復正常,但是沒有一個歐美國家會把先進戰鬥機賣給伊朗。

最初,伊朗把希望寄託在了俄羅斯身上。

不可否認,俄羅斯的戰鬥機還不錯,而且伊朗空軍有很多俄羅斯的戰鬥機,比如海灣戰爭中逃到伊朗的Mig29與Su24,還有數十個國家從俄羅斯進口戰鬥機,連能夠自行生產戰鬥機的華夏都不例外。

就在不久前,華夏從俄羅斯購買了24架Su35。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原因。

在敘利亞內戰爆發後,特別是在俄羅斯出兵之後,俄羅斯與伊朗成了親密的戰友,有了大量共同利益。

隨後,俄羅斯就不顧西方國家的反對,把S300交付給了伊朗。

此外,俄羅斯轟炸機還經常借道伊朗,去轟炸敘利亞境內的反對派。

在俄羅斯大打出手的時候,伊朗也照葫蘆畫瓢,用導彈襲擊了盤踞在敘利亞境內的恐怖組織。

總而言之,俄羅斯與伊朗的關係不是一般的好。

在此背景之下,伊朗首先考慮從俄羅斯採購先進戰鬥機,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了。

可惜,伊朗明顯忽略了一個問題。

在軍火貿易中,俄羅斯是出了名的見錢眼開,而且不是一般的坑爹。

對此,印度是深有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