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哈立德揚威(第2/2頁)
章節報錯
9M117的單發命中率為百分之八十,同時用兩枚導彈對付一個目標,總體命中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六。
八輛M2A3無一倖免,至少有五輛被兩枚導彈擊中。
接下來,才輪到雙方主戰坦克登場。
在大約3000米的距離上,叛軍的M1A1首先開火。
顯然,叛軍很有信心,覺得M829A1穿甲彈肯定能夠在這個距離上打穿那些看上去有點像T系列坦克的“哈立德”主戰坦克的正面裝甲。
如果打中了,肯定能打穿。
很簡單,雲龍只設法搞到了新式穿甲彈與炮射導彈,而反應裝甲還在運輸途中,遙控武器站則沒有獲得渠道。
主要就是,彈藥可以空運,而每套重達六噸的反應裝甲只能海運。
可惜的是,M1A1打出的穿甲彈沒有一發命中“哈立德”主戰坦克。
3000米的交戰距離,對M1A1來說還是太遠了一點,何況現在是夜間,而M1A1的紅外成像儀本買就不怎麼樣。
當年,在海灣戰爭中,美軍的M1A1在夜戰中,甚至得依靠M2A3尋找目標。
關鍵就是,M1A1的紅外成像儀的最大探測距離只有1500米,而M2A3為了把反坦克導彈的射程優勢發揮出來,配備的紅外夜視儀要稍微好一點,理想情況下的最大探測距離達到了2500米。
雖然叛軍的這些M1A1改進過,但是紅外夜視儀依然不夠理想。
距離縮短到2500米,“哈立德”才向叛軍的M1A1開火。
這個距離,對“哈立德”來說也有點遠,幾乎是極限交戰距離。
只是,30對8,數量優勢能夠彌補命中率的不足。
至於穿甲彈的威力,根本不是問題。
雖然雲龍搞來的長杆鎢芯穿甲彈比不上華夏自用的型號,但是肯定比巴基斯坦之前提供的好得多。
在2500米的距離上,這種穿甲彈至少能夠打穿600毫米厚的均質裝甲。
叛軍的M1A1,炮塔與車體正面應對穿甲彈的防護強度最多相當於550毫米均質裝甲。
轉眼之間,至少有六輛M1A1被穿甲彈擊中。
剩下兩輛M1A1的坦克手喪失了戰鬥的勇氣,立即釋放了煙幕,同時向後倒車,試圖退回市區。
顯然,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煙幕彈都是朝前方投射,因此在發射煙幕彈之後,應該繼續前進進入煙幕區,而不是倒車後退。
幾秒鐘後,隨著八輛“哈立德”再次開火,那兩輛M1A1被成了燃燒的廢鐵。
第一次交戰,“哈立德”就完勝M1A1。
當然,不是說“哈立德”更先進,比M1A1還要強大,關鍵是坦克手,特別是坦克車長的發揮。
30輛“哈立德”的車長都是行動人員,而且都有駕駛坦克作戰的經驗。
因為人手實在不夠,所以駕駛員與炮長都是伊拉克軍人,不過都接受了長達半個月的高強度訓練。
此外,數量優勢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遇到的是30輛M1A1,這場戰鬥肯定不會如此輕鬆,更不可能一面倒,必然會有不少“哈立德”損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