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哈立德揚威(第1/2頁)
章節報錯
三十輛主戰坦克不算多,加上三十輛步兵戰車也極為有限,不過三十輛主戰坦克上一字排開,後面跟著三十輛步兵戰車,從防線後方與側翼發起衝鋒,那場面絕對震撼,攻擊力也無庸質疑。
關鍵不是有多少坦克與戰車,而是進攻方向。
只是一個突擊,就衝破了叛軍設在塞馬沃東面的防線,嚴格說來其實就是一條由簡易工事構成的防禦陣地。
首先開火的不是“哈立德”主戰坦克,是BMP3步兵戰車。
對付叛軍的簡易防禦工事,比如機槍堡壘,BMP3的100毫米火炮就足夠了,用不著使用坦克炮。
此外,“哈立德”主戰坦克的備彈量並不多,只有39發。
考慮到可能遭遇叛軍主力,特別是裝甲部隊,每輛“哈立德”攜帶25枚穿甲彈,4枚炮射導彈與10枚多用途高爆彈,因此在遇到威脅不大的目標時,就得交給在後面跟隨的步兵戰車。
衝破叛軍的防線,裝甲營繼續向西挺進。
準確說,應該是得到加強的裝甲營。
因為坦克本來就不多,步兵戰車也很少,所以王棟把機械化步兵營的坦克連與一個戰車連編入突擊部隊。
只有集中起來使用的裝甲部隊,才能發揮出最強的戰鬥力。
也就在這個時候,A5PG機群趕到,開始轟炸塞馬沃南面的叛軍。
30餘架A5PG分成了八個編隊,輪番在裝甲叢集前方大約三千米外投彈,用炸彈為裝甲叢集開路。
集中轟炸,主要是為了對付叛軍的步兵。
因為推進速度實在是太快,所以搭乘BMP3的步兵沒辦法下車作戰,也就無法為坦克提供掩護。
此外,現在是夜間,未必能及時發現叛軍的反坦克小組。
所幸,叛軍沒有多少單兵反坦克導彈,而且在遭到突然襲擊之後,也不可能立即把反坦克小組過來派過來。
轟炸持續了大約十分鐘,所有A5PG用光了炸彈。
這時,裝甲突擊叢集才遇到真正的對手。
叛軍的一個坦克連從城區殺出來,打頭的是六輛M1A1主戰坦克,後面還有八輛M2A3步兵戰車。
這次,首先開火的依然是BMP3。
在差不多4000米的距離上,十多輛BMP3率先投入戰鬥,使用的是主炮,打出去的卻不是炮彈。
是炮射導彈!
每輛BMP3有六枚9M117型炮射導彈,比正常配置多了三枚,專門用來對付叛軍的步兵戰車。
這些炮射導彈是跟BMP3一同出售給阿聯酋的,後來一同贈送給了沙特,再轉手送到了巴基斯坦軍隊手上,只是其中一些來自烏克蘭,是巴基斯坦從烏克蘭採購T80U時得到的意外收穫。
9M117不足以摧毀主戰坦克,不過對付步兵戰車,那是綽綽有餘。
關鍵就是射程,以及炮彈的飛行速度。
在4000米的最大射程上,9M117的平均飛行速度高達每秒300米,比M2A3的“陶”式反坦克導彈快得多。
至於射程,兩種導彈旗鼓相當。
更快的飛行速度,意味著在同時開火的情況下,BMP3能先擊毀M2A3,讓M2A3發射的“陶”式導彈失控。
十六輛BMP3都是停車開火,而且是在極限距離上開火。
顯然,叛軍根本沒有想到對方會首先攻擊步兵戰車,而不是衝在前面的主戰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