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小口徑埋頭彈(第2/2頁)
章節報錯
可以說,王棟他們是被勞倫斯利用了。
只不過,王棟沒有往心裡去,因為除了BAE系統公司,D&F公司也是這一系列事件的主要獲益者。
至少,沒有遭受什麼損失。
從倫敦回來一個月之後,瑟琳娜正式向BAE系統公司發出邀請,即讓BAE系統公司派技術人員參與小口徑埋頭彈的驗收測試。
其實,在王棟他們從印度回來之前,趙禹就設計出了小口徑埋頭彈。
出於便攜性方面的考慮,趙禹把彈頭直徑縮小到了6毫米,而且用高硬度合金鋼取代了碳化鎢製作彈芯,彈頭更長,提高了長徑比與比動能,確保在使用2克發射藥的時候仍然能夠達到叫高的初速與穿透性。
總體上,6毫米埋頭彈的效能比SS109彈提高了一倍有餘。
即便跟美軍最新式M885A2型相比,也有十分明顯的優勢。
在使用16英寸槍管發射的時候,6毫米埋頭彈的槍口初速為每秒1100米,槍口動能達到2400焦,在1000米外的存速為每秒310米,動能192焦,能夠百分之百打穿5毫米厚的裝甲鋼板。
用20英寸槍管,也就是輕機槍發射,效能指標還能提高大約5%。
如果說6毫米槍彈有什麼缺陷,那就是採用了金屬彈殼,質量為15.4克,比SS109彈重了2.9克。
當然,不是不能減重。
用塑膠製造彈殼,至少能減重3克。
只是,意義不大。
雖然塑膠彈殼更輕,能夠增加士兵的攜帶量,但是生產價格與長期使用成本都遠遠不如金屬彈殼。
很簡單,金屬彈殼可以回收再利用,而塑膠彈殼是一次性消耗品。
此外,要達到同樣的結構強度,塑膠彈殼必須做得更厚,也就會增大槍彈體積,對便攜性同樣有影響。
在可靠性方面,塑膠彈殼同樣不如金屬彈殼。
LAST機槍始終沒有拿到採購訂單,其實就與Textron公司研製的8毫米埋頭彈採用塑膠彈殼有關。
在美軍進行的實戰測試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有八成跟塑膠彈殼有關。
一些較為嚴重的故障,甚至無法讓士兵就地排除,導致LAST無法繼續使用,也就等於喪失了作戰能力。
顯然,這是軍隊無法容忍的致命缺陷。
當然,用趙禹的話來說,如果有需要,也可以使用塑膠彈殼,而且不需要對槍彈結構做太大改動。
其實,沒有采用塑膠彈殼,還有一個關鍵原因,即製造彈殼的特種塑膠。
這種由Textron公司投資開發的特種塑膠只有一家美國化工廠能夠生產,華夏的化工廠還沒有研製出來。
此外,華夏軍方也沒有資助類似的科研專案。
很簡單,埋頭彈只是過渡產品,真正的理想彈藥其實是無殼彈,因此華夏軍方沒有在彈殼材料上下功夫。
準確的說,華夏軍方資助研製的是一種全可燃彈殼。
拖了一個月才開始驗收測試,不是說趙禹對6毫米埋頭彈沒有信心,而是需要足夠多的時間生產測試用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