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投資意向書(第1/2頁)
章節報錯
如果說前兩份合同在王棟的預料之中,那麼第三份合同就讓他有點意外了。
準確說,是一份投資意向書。
甲方不是穆罕默德王子,也不是沙特國防部,而是瓦利德王子,也就是那個擁有數百億美元資產的阿拉伯首富。
其實,在王棟來到沙特之後,瓦利德就提出,只要D&F公司拿到採購合同,他就給予十倍投資。
當時,王棟完全沒有當回事,覺得瓦利德王子在開玩笑。
只是,白紙黑字,並不需要懷疑。
確實是十倍,即十億美元的投資。
當然,瓦利德王子也提出了一些要求。
首先,他要獲得D&F公司百分之五的股份。
為什麼是百分之五?
還好,瑟琳娜在一張紙條上做了說明。
按照國際管理,持股百分之五是個人投資者進入董事會,也就是成為董事局成員的最低標準。
只是,瓦利德王子並沒有提出成為D&F公司的董事。
或許,今後會提出來。
其次,這十億美元的投資,只有一億美元現金,另外的九億美元以其他方式支付,而且只能用在沙特。
簡單的說,就是D&F公司拿這九億美元的投資在沙特開分公司與生產廠。
至於為什麼要這麼做,瑟琳娜也做了說明。
很簡單,跟沙特陸軍換裝有關。
按照尼古拉斯提供的資料,沙特陸軍的總兵力為十五萬,如果要全部換裝,至少要採購八萬支步槍。
如果以五萬美元的單價算,就是四十億美元。
顯然,就算沙特是海灣第一土豪國,也絕對不可能花四十億美元採購八萬支根本不算重要的步槍。
即便把單價降低一半,也貴得離譜。
要知道,FN公司的SCAR系列步槍當中,最昂貴的PR型,包括觀瞄配件在內的全系統價格還不到三萬美元。
降低價格的唯一辦法是在沙特開廠,免去進出口關稅。
此外,有穆罕默德王子與瓦利德王子做後臺,能得到稅費優惠,從而大幅度的降低在沙特生產的成本。
對此,瑟琳娜還給了一個理由。
這就是,沙特當局希望透過與D&F公司合作,建立自己的軍工體系,哪怕只是生產最基本的槍械。
其實,這也與中東地區的戰亂有關。
在利比亞、敘利亞與葉門爆發內戰之前,沙特只需要考慮來自北面的威脅,也就是伊朗的挑戰。
為此,沙特在數十年的時間裡,耗費數千億美元,從世界各國採購了大量先進裝備。
坦克、戰艦、作戰飛機,沙特擁有的幾乎是世界上最好的,至少是最貴的,沙特也由此打造了海灣地區最“土豪”的軍隊。
如果只是應對來自伊朗的威脅,這支“土豪”軍隊肯定足夠了。
畢竟,有美國等西方國家撐腰,沙特沒有任何理由擔心遭到伊朗軍事入侵,更別說爆發全面戰爭。
隨著“阿拉伯之春”到來,在利比亞、敘利亞與葉門先後爆發內戰後,沙特的處境就不是那麼樂觀了。
遭到軍事入侵的可能性依然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