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變了好多啊!”,忘前川不由感嘆道。

“沒有吧,不是一直是這樣嗎?”,靜尼進了廟,很守規矩的便把波板糖用紙包起來放在了自己的籃子裡。

“嗯,可能吧。”。

萬年寺,此寺原有殿宇七重,規模宏大,幾經興廢,現今只剩一座明代無樑磚殿。明代重修時,仿印度、緬甸建廟技術和風格,主殿長寬均為16米,四壁全部用磚砌,砌到7.7米處,逐漸內收,建成穹窿形拱頂,上面繪有手持琵琶、箜篌、笛子仙琚飄拂的四天女。

“咱們來這裡幹什麼?”,忘前川問道。

“哦,我渴了,來喝一口水,咱們便走。若是你稀奇的話,就在寺裡面走走。”,隨後靜尼也不管忘前川,捏著小碎步朝著一個地方走去。

忘前川也是很聽話地向著裡面走了進去,拐過一個走廊。他看到幾位和尚迎面走來,和尚看到他在這裡很是驚訝,雙手合十,問道:“施主,此地為佛家禁地,若是您想一觀,請到外門。”。

忘前川也是雙手合十,點了點頭,隨著幾位小和尚的帶領來到了外門。

此處便可看到眾多遊客在此處燒香拜佛,來與佛建立一些緣分。忘前川站在臺階最上方,迎面走向了無梁殿。

全殿無樑無柱,不用一木,故稱“無樑殿”,殿牆上裝飾圓拱、垂柱、窗欞等仿木結構的圖案。

萬年寺“白水秋風”圓頂上建有五座白塔和四隻吉祥獸物;殿內頂壁四周佛像密佈,原供鐵佛三千尊、金人十二、羅漢五百,造型古樸,稱為“千佛朝普賢”,現只穹窿下正中供奉著唯一騎白象的普賢菩薩銅像。

忘前川打量四周,一陣憧憬,這裡和以前大不一樣啊。

抬頭望向趺坐於蓮花寶座上,頭戴五佛金冠,手執如意,普賢菩薩。忘前川又一次雙手合十,與之那些來的遊客一般,閉眼凝神深深一拜。

普賢又稱“通吉”、“三曼多陀羅”,代表德行。傳說此菩薩有延命之德,發過十大弘願,因而成為主理德、行德者,尊號“大行普賢”。而行之謹審靜重莫若象,故普賢常騎六牙白象。

心如明鏡,於此時,耳中傳來一道迴音。

“忘設,在此處嗎?”,這股迴音沒有人聽到,只有忘前川一人可聞。

忘前川閉著眼睛,雙手合攏放於鼻息之間,嘴角微微一笑。

意念回道:“弟子在。”。

“執念...?”。

“執著。”。

“無慾無求,卻如此執著。”。